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美女,欧美一性一交

期刊在線咨詢服務,立即咨詢

400-838-9662 購物車(0)

畜牧業范文探究

時間:2022-10-31 11:46: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畜牧業范文探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畜牧業范文探究

畜牧業探究1

忻州市地處山西省中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具有發展肉牛產業天然的環境優勢和良好的資源基礎。近年來國家及當地政府對養殖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忻州市本地能繁母牛數量穩定增長,多種經營主體協同進步,市內各縣區肉牛養殖業蓬勃發展[1]。智慧畜牧業是指將畜牧業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相互結合,實現精準化養殖、規范化管理及智能化銷售的一種現代農業模式[2]。物聯網在該模式下利用信息傳感器采集牧場中畜禽的個體生長狀況及養殖環境信息,并將數據實時在線傳輸,為后續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奠定數據基礎;而在畜牧養殖、管理和銷售過程中,融入和應用人工智能能夠改良飼喂管理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并極大地降低人力成本[3]。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為保障農產品質量、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亟待施行牛業智慧高效安全生產發展戰略。該戰略是指利用物聯網技術對養殖場進行管理,使傳統畜牧養殖業向技術型和現代化發展,具有精確性、高效性、可追溯性等優勢[2]。為深入了解忻州市整體肉牛產業發展現狀,梳理牛業智慧發展現實及差距,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文獻研究,主要考察了忻州市五臺縣、繁峙縣、寧武縣共3個地區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養殖專業戶等肉牛養殖場的基本情況、牛群結構、繁殖情況、飼料營養水平、疫病管理情況及糞污處理和牛肉銷售、加工等環節,對忻州市的肉牛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及分析,梳理忻州市肉牛養殖業智慧發展實際及差距。

1忻州市肉牛產業發展現狀

1.1忻州市各縣區肉牛養殖場調查結果

繁峙縣、寧武縣和五臺縣肉牛養殖產業已較為成熟,各養殖場的牛均帶有耳標,方便記錄其生長信息及免疫治療信息,并對牛舍進行嚴格功能分區并按時進行消殺。目前3個縣內主要飼養的肉牛品種包括: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大型牛場存欄數高達1000頭左右,各小型養殖專業戶農場存欄數也可達50頭,其中均以能繁母牛為主,妊娠母牛數量占總數的50%左右。對3個縣區各養殖場母牛妊娠率、產犢率、流產率及犢牛成活率進行調研對比發現,繁峙縣和五臺縣母牛平均妊娠率、產犢率和犢牛成活率較高且相對穩定,五臺縣母牛平均妊娠率和平均產犢率均高達98%;而寧武縣的母牛流產率相對較高,牛犢成活率較低,養殖水平波動范圍較大(圖1)。

1.2不同經營主體肉牛養殖場調查結果

對忻州市各縣區不同經營主體養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見圖2,龍頭企業和大型合作社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各廠區建有大型青貯窖,容積在8000m3左右,并配備有青貯取料設備、全混合日糧(totalmixedrations,TMR)攪拌設備,牛舍內配有飼喂設備和清糞設備,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成本。而家庭農場和個體專業農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尤其是個體養殖戶養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科學的管理與飼養手段,并且在糞污處理方式的選擇上仍延續傳統的堆肥發酵然后還田再利用,導致糞污循環利用率低且極易造成生態污染,因此與龍頭企業和大型合作社相比,母牛妊娠率、流產率波動較大。另外,調查發現繁峙縣合作社牛犢成活率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其牛犢平均初生體重遠高于正常平均水平,牛犢初生體重過高,達40~45kg,高出平均水平約1倍,容易造成母牛難產,進而導致牛犢窒息甚至母牛死亡,因此,合理調配妊娠期母牛飼料配比,嚴格把控飼料品質,進行科學的飼養對促進肉牛養殖業發展尤為重要。

1.3忻州市肉牛養殖場母牛繁殖性能與其他地區比較結果

內蒙古扎魯特旗與科左后旗是我國最早投入肉牛養殖的地區,在肉牛養殖方面具有悠久的肉牛養殖歷史和較為完整的肉牛產業鏈[4],將山西省忻州地區肉牛母牛受胎率、產犢率和牛犢成活率與上述2個地區對比后發現:忻州地區母牛受胎率與扎魯特旗與科左后旗間存在一定差距(圖3),表明忻州地區在能繁母牛發情、配種及管理方面還有較大的提高空間。

2忻州市肉牛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管理體系不夠規范

要實現精準化養殖和規范化管理,需要向養殖場投入大量的信息數據采集和飼喂等自動化設備,由于成本較高,實現這類設備在中小型養殖場中的普及難度較大。家庭農場和養殖專業戶占據整個忻州地區肉牛養殖業的絕大多數,并且在同一區域內的中小型養殖場分布相對集中,能夠用于牛舍的面積較小;此外,由于這類小型農場資金受限,養殖方式和觀念較為落后,缺乏完備的肉牛飼養和疾病管理設施和數據記錄,對牛舍消殺管理和生物防治不夠重視,科學飼養觀念匱乏,導致忻州市肉牛養殖業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的肉牛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并且部分養殖戶擁有養殖、育肥或販運等多種類型的經營方式,導致整個生產管理過程較為混亂,不能達到規范化運營,進而導致流入市場的部分牛肉存在肉品信息采集空白、來源無法追溯等現象,嚴重阻礙了當地肉牛養殖業智慧高效發展。

2.2產業鏈條不夠健全產業化水平較低

肉牛養殖產業鏈包括上游的飼草料加工及下游的屠宰加工、糞污處理及牛肉產品交易等環節,本次調研過程中發現,雖然忻州市本地的部分大型牧場中設有青貯窖,并配有青貯取料和攪拌設備、撒料車和清糞設備,但中小型養殖場仍缺乏規模化的飼草料加工產業,飼草料質量不優,營養構成單一,使牛群缺乏生長必須的維生素及其他礦物質等,造成牧場內牛營養不良,甚至影響母牛的發情、妊娠[5],因飼料配比問題出現的犢牛成活率的現象較多,導致農戶養殖成本升高,且糞污處理水平較低,極易在糞便及污水排放過程中產生水體及大氣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嚴重制約了忻州市肉牛養殖業的發展;在牛肉處理和銷售方面,忻州市現有生產規模較小,缺乏大型的品牌企業,牛肉后續加工及銷售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肉牛養殖是一個資金投入較大、獲益周期較長的產業,要想使忻州市肉牛養殖業進一步規模化、產業化,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而目前忻州市許多青壯年勞動力向其他行業流動,導致全市肉牛養殖業發展較為緩慢。推進牛業智慧高效發展,提高養殖場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是當前推動忻州市肉牛養殖業結構調整、提升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步驟[6]。

2.3科學創新能力不足

高新技術應用率低調研發現,忻州地區肉牛養殖業中的高新技術未能很好地與當地的實際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出現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本地良種率較低的情況,雖然部分大型養殖場已經開始使用細管凍精進行人工授精,但是與之相配套的其他技術,如種畜發情期鑒定、冷凍精液選擇、人工輸精、母牛妊娠檢查及分娩和產后護理等尚不完善,絕大部分農場仍缺乏專業指導和科學管理;大部分小型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一人身兼數職,且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并非獸醫或畜牧養殖專業人員;分子育種和人工授精技術在當今國內外廣泛使用,可以對犢牛性別進行早期鑒定篩選、縮短育種周期、預測肉牛生長繁殖性能,提高母牛受胎率,并對優良國內外肉牛品種進行篩選和雜交改良[7],但該類技術未能在忻州市各個養殖場完全普及。

3忻州市肉牛業智慧化發展的建議

3.1加快融資平臺建設

爭取項目資金扶持為保障肉牛管理系統的數據準確性、記錄完整性及生產安全性,需要政府加大對養殖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在肉牛健康管理、繁殖管理及生產性能測定管理、發情檢測等方面引進智能化設備,可以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等方式完善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設置專項政策資金扶持忻州市智慧化畜牧業發展,解決當地“產業不配套,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各鄉鎮畜牧獸醫部門應當組織技術骨干人員,深入到養殖一線中去,對養殖戶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與服務,普及生物安全知識,加強當地畜牧獸醫站的建設;有關部門盡快幫助農戶樹立和強化肉牛業智慧發展意識,推進試點示范工作進程,調動農戶積極性,充分落實肉牛養殖業生產智能化發展。

3.2建立完善的肉牛產業鏈

推動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為加快構建肉牛全產業鏈,忻州地區應當推廣農作物秸稈微貯技術,提高當地秸稈利用率,減輕農戶養殖負擔。此外,還應當合理規劃養殖區域與肉牛屠宰加工區域,盡量避免活體肉牛遠程運輸,加強對肉牛運輸車輛的消殺處理;外地購入的肉牛需要嚴格遵守隔離飼養的規定,確保不帶有傳播類疾病后再與本地牧場內的牛群混合飼喂;做好養殖場內出入人員登記和消毒,按照國家要求,有計劃地接種牛病相關的疫苗,減少和防止疫病傳播,以減少農戶損失。最后,當地政府應當加速肉牛行業全產業鏈構建,引導并支持牛肉加工、物流及電商等企業的發展,推動產銷一體化,避免在肉牛交易環節出現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規范肉牛交易行為,合理分配產業鏈利益,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形成成熟的發展模式,推進全產業鏈綠色、健康發展。

3.3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推動高新畜牧知識普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將現有的技術充分地應用到肉牛產業中,加快科技成果向成產成果的轉化,使科技帶動生產,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先進設備及技術的推廣力度,如推進溫棚養牛技術、肉牛育種技術、家畜疫病防治技術等在忻州市各養殖場的普及;重視高端技術人才的培養,如可以通過與涉農院校及農業科研院所等機構合作,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建全基層技術人員培訓、考核機制,提高基層技術人員的實際操作和服務能力;定期對當地農戶進行走訪調研,推進肉牛防疫、飼養知識的普及,建立職業農民教育體系,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充分將現代畜牧知識普及到基層農民中去,提高農民對先進技術的接受和應用能力[8],緊跟時代步伐。

3.4改進合作模式

實現養殖場(戶)互利共贏龍頭企業在帶動地區整體養殖業水平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推進忻州市肉牛養殖水平的快速發展,政府需首先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壯大當地龍頭企業,還需通過資金扶持、項目帶動、招商引資等方式,解決龍頭企業資金匱乏、產業鏈短和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充分發揮好本地龍頭企業的帶動和領頭作用;搞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整體規劃,建立標準化、商品化、智能化產業鏈,在飼草料加工、糞污處理及牛肉產品加工等領域培育發展一部分高質量的龍頭企業,提高其產業帶動能力,助力全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9?10];進一步考量產業組織形式,合理分配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養殖專業戶之間的利益,進一步發展完善肉牛產業聯農帶農機制,將養殖專業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推進忻州市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及養殖專業戶協同發展,實現共贏,促進全市區肉牛養殖業健康發展。

4展望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忻州市肉牛養殖業目前看來距離智能化和設施化還有一定距離,有待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養殖場共同努力。在推動忻州市牛業智慧高效安全生產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需要集中資源壯大當地龍頭企業,給予尤其是家庭農場和養殖專業戶一定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和政策優惠,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養殖專業戶之間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進而帶動整個忻州地區肉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楊國勝 李鵬飛 單位: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畜牧業發展中心 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畜牧業探究2

國內養殖業市場規模的不斷發展,也增加了動物疫情的發生風險。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是進行動物疫病監測、管理和防治的主管單位,工作有效性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關注。本文對目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內容和重點工作進行分析,研究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結合防疫工作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提出了優化改進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1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概述

1.1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內容

一是做好重大動物疫情的防控。該項工作是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避免國家和養殖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的主要工作。我國基層動物疫情防治單位按照國家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每年都會結合實際制定本區域動物疫情免疫計劃,按照定期常年程序化免疫,春秋季節疫情高發時期集中免疫的要求,不斷健全和完善動物補充免疫制度,從區域動物特點出發組織集中免疫,對免疫效果進行持續監測和補免,有效保障了動物免疫的密度和質量。很多地區免疫密度實現100%,動物防疫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二是做好動物疫情的監測和流調。動物疫情不是靠免疫就能做到一勞永逸,因此加強日常疫情監測、檢查和指導,提高疫情應急保障,是確保疫情快速有效控制的關鍵。基層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單位從疫情流調結果出發,針對性強化不同種類動物疫情的關鍵檢查和全部動物疫情監測全覆蓋,定期組織動物病原學監測、血清監測,針對區域內規模養殖場、散養戶等進行大規模動物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現問題,規范快速應急反應處置,有效實現了對動物疫病的有效的管理。

三是做好重點動物疫病的防控。基層動物疫情防治單位從實際出發,以轄區內的牛羊布病等高發、易發的動物疫病作為防控重點,全面推行強制免疫,合理科學設置疫點,對新老疫點進行風險評估和集中消毒滅源等有效防控措施,切實提高了重點動物疫情的防控工作。對于容易發生動物干擾的新老疫區、邊遠地區堅持開展狂犬病、炭疽等動物疫情的免疫、監測;對國家發布的的外來動物疫病,如非洲豬瘟、瘋牛病等進行重點方法和定期采樣送檢,切實保證基礎重點動物疫情的管理有效性。

1.2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重點內容

一是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為適應社會居民對各類肉禽的需求、養殖戶為獲得更好的效益,很多畜禽養殖場都會提高養殖密度。在此情況下一旦發生危險的動物疫病,就會為養殖場帶來滅頂之災,還會給人們的食品健康帶來直接威脅。因此基層動物防治單位非常重要。基層畜牧獸醫要從當地動物疫病的流行病特點出發,在做好動物疫苗免疫覆蓋100%的同時,加強對疫病的實時監測,防患于未然。當動物疫情突發時,要以減少蔓延、控制疫區為目標,及時進行治療處置,保障區域公共衛生安全。

二是動物防疫效率和質量。現代畜牧養殖場和散戶的養殖密度都較大,這導致動物疫情一旦發生會快速傳播,導致大規模區域性動物疫情暴發。在動物疫病發生時,動物防疫工作的效益和質量事關重大。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要針對動物疫病傳播的周期性、季節性和快速性特點,強化動物免疫工作效率,在疫情易發周期之前完成全體動物免疫,提高集中疫苗注射的工作效率,保證疫苗在危險時期的保護效力。

三是科學養殖的宣傳和管理。動物疫情的發生傳播受到養殖技術、養殖環境和養殖管理的影響很大。基層畜牧獸醫單位要強化科學養殖知識宣傳,幫助養殖戶在做好免疫的同時,提高科學養殖管理的技術水平,定期組織科學養殖知識的講座和培訓,在減少養殖戶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收益的同時,有效預防地方規模型動物疫病,更好地保護環境生態不被污染,實現公共衛生安全。

2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現狀分析

2.1主要問題表現

一是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經費缺口大。目前國家主要是基于免疫政策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網,以提高公共衛生安全的保障能力。在基層動物疫病防控中,經費問題一直是主要矛盾之一。有的地區社會經濟不發達,政府對動物疫情的防控經費投入不足,基層動物防疫單位自供經費有限,導致很多疫病防治手段無法有效開展。有的地區雖然能保證動物疫苗的購買,但是相關配套的工作經費不足,基層獸醫需要到當地很多偏遠地區進行疫苗注射,交通、食宿和補助等費用已經遠遠超過疫苗的費用。有的地區對免疫防疫裝備設施資金投入有限,設備更新換代緩慢,很多設備雖然老化但仍繼續使用。

二是基層動物檢疫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完善。基層動物檢疫監管體系存在內外部監測分離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內外工作節奏不一致,相互牽制的情況經常發生。基層對動物疫情監督體系機構的設置比較隨意,相關職責部門職責界面不清晰、任務目標不明確、上下溝通渠道不暢通、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上級各項防控指令的落實效率和效果難以保證。

三是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和新時代畜牧業發展不適應。基層從事防疫工作的人員總數不足,很多村莊的防疫員只有1人或是兼職難以固定,在比較偏遠的地區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專業技術人員入編難、晉升難、待遇不高,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實動物防疫工作。現有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科學防控工作能力不高,難以適應現代養殖業的發展需要。

2.2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問題原因分析

一是動物防疫監測檢驗法規體系不健全。目前國內動物防疫方面只有唯一的動物防疫法作為執法依據。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監測檢驗方面的內容較少,對動物檢疫方面的違法處罰較輕,難以實現疫病防控的威懾力和震懾力。很多養殖戶只為自己眼前的局部利益,不愿意支出防疫成本,不配合動物流行病調查采樣等工作。政府對動物疫情防控方面的宣傳教育不夠。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主要是圍繞容易感染的動物環節進行,對日常的疫病傳染源、傳播監測等措施較少。

二是動物防疫監測規范化管理不到位。基層在防疫監測時以各級疾控中心為主體,沒有將養殖企業和農業院校的實驗室信息納入監測范圍,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質量不高。基層進行動物疫情監測分析實驗室的化驗管理工作,存在專業化、高層次化驗人才缺乏,化驗操作技術不夠先進、化驗試劑和疫苗試劑診斷技術不足等問題,工作規范性較差。

三是動物疫情防控的輔助途徑較少。目前社會參與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數量較少,對動物疫情的專項激勵政策較少。雖然一些大型畜產品企業能積極配合動物疫情防控工作。但從整體上看,全社會的參與度依然較低,在對奶源、肉類、禽類的源頭疫病防控上成效不顯著。很多地區的基層政府尚未將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納入政策激勵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對動物疫情防控的資金支持、政策扶持還處于空白,導致很多養殖行業的企業和組織都沒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動物疫情防控。四是基層獸醫隊伍建設工作沒有與時俱進。進入新世紀以來,基層獸醫體制在國內很多地區進行了改革試點,但是改革的思路不夠清晰,尚未形成具有全國推廣應用價值的改革管理成果。基層獸醫隊伍建設反而因為改革的推進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很多基層獸醫隊伍都是由沒有國家正規職業資格證的鄉村獸醫組成;獸醫站的工作條件艱苦、獸醫技術水平不高,福利待遇較差,對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理的能力難以適應新時期畜牧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基層防疫人員工作動力不足。

3優化改進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對策

3.1樹立先進疫病防控理念,不斷健全動物疫情防疫體系

轉變傳統疫病防疫重免疫輕監測的思想,按照國家關于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部署要求,提高工作站位,轉變工作觀念,遵循動物疫情發生規律,以分動物種類、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加強防控、消滅疫病的工作方向,對各種疫病實時動態監測分析。正確認識獸醫,不僅能有效防控動物疫情,還在人畜共患病的預防上具有重要作用。結合當地疫情防控需要建立垂直化、現代化防疫組織體系,增加獸醫站數量。堅持透明化發布疫情,建立全天候疫病疫情監測情況通報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負責人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負責人。

3.2樹立疫病防治創新發展意識,不斷健全動物疫情多元發展體系

從區域劃分出發,發動社會各界建立非官方的地區獸醫協會,匯聚從業獸醫的技術力量,為畜牧業疫病防控工作提出建設性的創新管理建議。加強獸醫行業專業技術交流,提高動物診療水平,提高基層疫情防控隊伍從業素養,推進獸醫行業對公共衛生安全的作用發揮。地方政府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對養殖場、畜牧食品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力度,創新防疫激勵政策機制,督查畜牧相關企業進行技術管理的升級改造,積極配合政府的各項動物疫情防治工作。

3.3樹立統籌協調綜合治理思想,不斷健全政府動物疫情保障體系

從當地畜牧業在地區經濟發展的地位出發,加大對動物疫情防控的財政投資,通過財政投入比重穩步提升到5%的水平,從源頭上夯實動物疫情保障體系建設基礎。圍繞目前反映比較突出的因防疫措施導致的企業、養殖戶損失;為新老疫區避免疫情擴散而捕殺動物;疫情發生導致畜牧業產品市場價格下滑等情況建立賠償機制,不斷優化完善現有防疫措施補償制度。建立地區性高水平基層動物疫情實驗室,在設備、工作環境和專業技術人員上給予保障和支持,提高監測和流調的質量和效率。4結語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事關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事關老百姓食品健康。本文建議通過樹立先進疫病防控理念,不斷健全動物疫情防疫體系;樹立疫病防治創新發展意識,不斷健全動物疫情多元發展體系;樹立統籌協調綜合治理思想,不斷健全政府動物疫情保障體系等措施,有效提高動物防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作者:廖國榮 王仁敏 單位:西昌市農業農村局

畜牧業探究3

肉羊養殖是我國畜牧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畜牧養殖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肉羊養殖效益低下,影響農戶的經濟收入,不利于羊養殖的規律化和標準化發展。基于此,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導致羊養殖效益低下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1肉羊養殖效益低下的原因

1.1品種選擇不合理

選擇優良的肉羊品種是提高肉羊養殖效益的強有力保證。市場上肉羊的品種較多,不同品種羊的發育速度、產肉率、羊肉品質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品種羊主要價值在于羊毛,如果作為育肥羊來養殖就不合適;有的品種羊飼料轉化率低,生長速度緩慢,需要投入較大的養殖成本,導致經濟效益低下;有的品種羊體質較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料,發病概率大,因此不適合養殖。一些養殖戶在選擇肉羊品種時,對羊的適應能力、生長速度、抗病能力、產肉率、肉質、口感、是否受市場歡迎等多個方面沒有經過詳細了解和調查,選擇較為隨意,導致羊養殖效益低下。

1.2養殖設施不合理

第一,養殖場選址不科學、不慎重。很多農戶在建場選址時,沒有對地勢、氣候、環境、交通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有的養殖場建在地勢低洼、通風較差的位置,有的距離居民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其他養殖場和屠宰場較近,有的養殖場位置偏遠,遠離交通干線,導致交通不便,增加了運輸成本。第二,場區規劃布局不合理。在養殖場內,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的規劃不明確,場區生活建筑、飼料儲存場所、圈舍、糞污堆積區的布局沒有根據風向進行布局,沒有建設圍墻進行分離。沒有設置凈道或污道,或者將兩者混用,沒有設置專用放牧通道。有些使用破舊的房子、廢棄工廠或倉庫、簡易塑料棚搭建羊舍,沒有根據羊群的特性設立分舍。第三,場區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有的養殖場為了節省成本,沒有在場區門口和羊舍內設置消毒池和配置完善的消毒設施;場內道路沒有進行硬化處理,無法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羊舍內缺乏有效的防鼠、防蟲、防鳥措施;養殖設備如補飼槽、喂水槽等設施落后;沒有飼料加工器具、運動場、規模相當的青貯設施以及輔助設施(如更衣室、消毒室、獸醫室、疫苗和藥品儲存室等);缺乏供暖設備和換氣設備,遇上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或其他風、雨、雪等天氣,羊舍溫度變化大,僅靠自然通風或羊自身保暖容易引發羊群應激反應,增加發病概率。1.3經營管理不規范養殖場沒有制定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或者雖有制定但沒有按照規定執行,導致管理混亂,無章可依,生產無序;缺乏對工作人員有效管理,沒有做好羊群實時生產記錄和檔案管理;很多養殖場沒有進行封閉管理,沒有設置圍墻,任何人員和車輛都能隨意地出入,沒有粘貼警示標識,各養殖場之間互用工具,沒有對人員、車輛、養殖相關工具進行消毒,導致養殖場處處存在疫情隱患。

1.4飼養管理不科學

養殖場沒有科學的配種方案,明確的畜群周轉計劃,沒有對羊群進行分階段飼養、集中育肥的飼養工藝計劃,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很多養殖戶在進行飼料選擇時,過分重視價格,導致飼料的質量低劣,不能滿足肉羊生長的需求;精飼料和粗飼料的配比不合理,引發羊營養性腹瀉;沒有配備經過畜牧獸醫專業知識培訓的技術人員。

1.5缺乏先進的繁育技術

采用自產自養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羊的繁育技術具有一定的難度,很多養殖場缺乏先進的繁育技術,無法通過自養羊進行后代繁殖,想要擴大養殖規模只能依賴于外購,極大地增加了養殖成本。在引種過程中,無法精確檢測出肉羊是否攜帶病毒,存在自家羊群被感染的風險,導致的后果無法想象。1.6缺乏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統計,羊的主要疾病多達54種,其中包括35種傳染性疾病和19種寄生蟲疾病,養殖場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一旦疾病暴發就會給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養殖效益。在農村地區,養殖戶忽視日常衛生消毒工作,對羊群缺乏觀察和監管,不能夠及時發現羊群異常狀況;對于患病羊沒有進行隔離和及時診治;因病死亡的羊就地亂扔、亂埋;養殖場廢棄物品、醫療垃圾,這些情況都會增加羊群的患病概率和傳染覆蓋面,導致整個養殖場患病。

2提高羊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對策

2.1選擇優良的肉羊品種

肉羊的品種選擇要因地制宜,選擇優質高產高效、品種來源清楚、具備檢疫合格證的肉羊品種。養殖戶在進行品種選擇前,要深入市場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各品種肉羊的特點,綜合分析各項因素,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選擇體質強健、適應性好、抗病能力強、育肥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出欄率高、羊肉肉質佳、凈肉率高、受市場歡迎的優質品種進行養殖。也可以將國外優良品種和本地品種進行雜交,充分利用雜交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2.2科學選址、合理規劃布局、完善配套設施

第一,在進行羊舍選址時,要選擇地勢較大、干燥通風、排水性能好的向陽地帶;要遠離居民生活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及其他養殖場、屠宰場、交易場所等,距離至少大于500m;確保交通便利,允許機動運輸車通行。第二,要確保養殖場水源穩定,水質干凈,配置儲存和凈化水源的設施;保證養殖場的電力供給充足;在場區或牧場設置明顯的隔離設施與外界隔離,如修建圍墻、圍欄;在場內,要明確劃分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牧區要依據風向設置生活區、圈舍、草料倉儲區、糞污堆積區,并用固定設施進行隔離;根據羊群特性,設立母羊舍、羊羔舍、育肥舍、育成舍等。第三,嚴格區分養殖場的凈道和污道,養殖場四周要設置圍墻或圍欄,在門口設置值班室,廠區內設置人員更衣消毒室、車輛消毒池、獸醫室、藥品、疫苗儲存室;將用于人員通行、羊群周轉、運輸飼料的道路與運輸糞便、垃圾、廢棄物的道路分別設立,實施路面硬化,便于徹底清洗和消毒;羊舍可選擇密封式、半開放式、開放式,簡易羊舍、棚圈不利于后期養殖管理;羊舍內部設計要符合標準化飼養工藝;配置專用飼料槽和飲水槽,并定時進行清潔;在羊舍中安裝供暖設施和換氣設施,在牧場安裝遮陽棚;配置專用的飼料加工機具;配置規模相當的青貯設施,如青貯棚或青貯地窖。

2.3生產經營規范化

養殖場在開辦時,要到縣級以上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登記,按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建立養殖檔案。養殖場要建立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嚴格執行。制定科學的防疫消毒計劃,制定科學的配種方案、羊群周轉計劃、免疫程序,與農戶簽訂購銷秸稈協議,保障養殖場粗飼料供給。做好配種、接羔、生長發育、周轉記錄,日常的消毒處理、免疫接種、飼料喂養、獸藥使用都需要進行完整記錄。采用電子形式或書面形式進行詳細記錄,并按照要求進行科學保存。根據需要,配置專業的獸醫工作人員。

2.4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場要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選擇科學的養殖方式,保持羊舍的干燥衛生,降低肉羊和糞污接觸機會,減少染病概率,提高飼料利用率。選擇營養全面、質量優良的飼料草,也可以通過自己種草養羊或用青貯技術,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肉羊養殖效益。科學存儲一定量的干料和青貯飼料,避免污染和發霉變質。在日常喂養中,要科學搭配精飼料和粗飼料,飼料的種類要多樣,確保肉羊的營養均衡。采用堿化、微貯、氨化技術進行秸稈處理,提高秸稈利用率,也能夠提高肉羊養殖效益。要對肉羊進行分群飼養、分階段飼養,集中育肥。

2.5加強繁育技術的學習和應用

規模養殖場可采用自繁自養的模式提高肉羊養殖效益,因此,要加強對肉羊繁育技術的學習,參加專門的繁育技術培訓班或者到專業的繁育羊場進行參觀學習,并學以致用。如果采用自然繁殖的方式,就需要科學搭配養殖場的公羊母羊,選擇身體健康、繁殖能力強的羊只進行交配,采用科學的手段提高母羊配種成功率和羔羊成活率。也可以采用先進的人工授精技術進行繁殖,滿足養殖存欄需求。

2.6重視疾病防治

在肉羊養殖中,要重視日常的消毒工作,輪換使用多種消毒藥物對羊舍定期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確保養殖環境干凈衛生。對出入人員、車輛、借用的養殖工具也要進行消毒。在疫情高發季節要用廣譜驅蟲藥對羊群進行體內外驅蟲工作。根據疫病流行特點,定期或不定期地接種疫苗。加強日常飼喂管理,在飼料中添加鹽、維生素、礦物質等有益藥物,提高肉羊身體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加強羊群監控,一旦發現肉羊有異常癥狀,立馬進行隔離,并對整個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及時進行診斷治療。對于病死羊可以采用焚尸進行無害化處理。

3結語

綜上所述,畜牧經濟發展中,養羊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羊養殖經濟效益低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起來,明確問題根源所在,并制定針對性、有效性的解決措施,確保羊群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效益,促進畜牧經濟穩步增長。

作者:馮川1 袁慧珍 王玉亭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行政審批保障中心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魯西黃牛保種中心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魯西南青山羊保種中心

畜牧業探究4

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194號公告稱,自2020年元旦起,我國禁止在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無抗時代。中草藥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有研究表明中草藥具有替代抗生素的一定作用。中草藥天然低毒低殘留,具有多種藥理活性成分。本文就中草藥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在牛養殖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中草藥提取物活性

1.1多糖

多糖是由10個及以上的單糖聚合成的高分子,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改善肉質等功效。中藥多糖應用到牛生產中能代替抗菌素,起到對細菌防治的效果。在飼料中添加多糖,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氏菌等。添加枸杞多糖和牛膝多糖能提高奶牛免疫力,且混合多糖在一起可起到協同作用[1]。有研究發現在肉牛日糧中添加黃芪多糖可起到降低由于運輸而產生的應激,改善抗氧化性,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2]。張方艷等在進行體外抗氧化研究時發現荸薺多糖可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對DPPH自由基和OH有較強的清除能力[3]。程素盼等在研究天麻多糖時發現,多糖經分離純化后的不同分子量天麻多糖具有抗腫瘤作用,濃度越高抗腫瘤效果越好[4]。陳彥旭等發現,高糖培養下的紅芪多糖,可減輕雪旺細胞凋亡反應,并與抑制Bcl-2/Caspase-3信號通路激活密切相關[5]。吳存兵等在研究黑烏龍茶茶多糖時發現,其抗氧化能力和DPPH的清除率變化與多糖濃度呈正比[6]。

1.2生物堿

生物堿是中草藥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種類較多,結構復雜,較難溶于水。其具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在高溫條件下也具有抑菌作用,對熱穩定性強。閆玉鑫等在研究蕓香科黃柏屬莖提取物時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離鑒定,發現4個原小檗堿型生物堿對人肝癌細胞有較強的細胞毒性[7]。廖廣鳳等在研究白花銀背藤時發現,采用MTT法分離出的生物堿具有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的作用[8]。陳陽等在研究艾草時發現,經超聲波與酶法結合提取的生物總堿對大腸桿菌抑制最低濃度為3.2mg/mL,金黃色葡萄桿菌最低抑制濃度為1.6mg/mL[9]。

1.3黃酮

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有抗炎、抗腫瘤等作用,對代謝酶與轉運體具有調控作用[10,11]。常見的黃酮類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和柚皮素等。高穎等在研究翻白草時發現,經醇提分離鑒定發現黃酮類成分具有降糖活性和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12]。呂濤等將巖陀黃酮、黃柏黃酮與當歸多糖按2:1:1制備時發現,該復合物能夠提高靶動物的免疫功能[13]。張云坤等在研究中藥藤茶時發現其藥理活性成分有黃酮等,具有顯著的抗病毒、抗炎、抑菌的作用[14]。劉瑜新等在研究頭花蓼提取物時發現,單寧和黃酮類可能為其主要抑制多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物質[15]。

2在牛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2.1促進生長

中草藥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生長調節因子等,應用到牛養殖中可起到促進生長等作用。中草藥作為飼料添加劑可對牛起到補充營養、促進生長、提高經濟效益等作用。趙明靜等在研究育肥后期肉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由松針粉、蘇子、貫眾、山楂、神曲、蒼術、女貞子、甘草等多味中藥組成的添加劑,添加劑量為1.5%,可明顯提高牛日增重[16]。周學輝等發現,在河西肉牛飼料中添加魚腥草、丁香、黃芪、麥芽、檳榔等12味中草藥能起到良好的育肥效果增加經濟收益[17]。李莉等在研究紅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15%干桑葉,可增加每日采食量,提高牛肉中總氨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18]。魯利萍等在研究犢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不同劑量女貞子、當歸、益母草、黃芪、干草、神曲、麥芽,按一定比例混合,結果添加量1.5%~2%時能提高犢牛生長性能[19]。周博文在研究犢牛時發現,在飼喂的常乳中添加蒲公英的粗提物綠原酸可增強犢牛免疫力[20]。張衛兵等在研究2~6月齡犢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白藜蘆醇與血根堿提取物均能提高犢牛的生長性能,但添加白藜蘆醇的效果更佳,180日齡犢牛飼喂白藜蘆醇比飼喂血根堿的體重多14.14kg[21]。王冉在研究復方中草藥時發現,添加在肉牛飼料中,能夠提高肉牛采食量和免疫力,起到抗病促生長的作用[22]。李靜等在研究新疆褐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薰衣草秸稈精油后,與全株玉米秸稈青貯飼糧相比可改善飼糧適口性和牛肉肉質[23]。徐海濱等在研究育成奶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升麻、白術、枳殼等可促進牛腸道營養吸收,提高生長性能[24]。高輝等研究犢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黃芪、甘草、白術、淫羊藿、防風、神曲、麥芽、山楂可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飼料適口性,促進犢牛生長發育[25]。

2.2免疫調節

中草藥中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多糖、生物堿、有機酸、苷類等,其中多糖是主要調節免疫活性的物質。常肖肖等研究奶牛時發現,植物源性茶皂素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26]。姜翠霞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黃芪當歸粉,飼喂泌乳牦牛能提高其免疫力并改善乳品質[27]。王建東等在研究圍欄期奶牛時發現,每日在飼料中添加枸杞多糖作為免疫增強劑,可提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具有免疫增強作用[28]。王冉在研究肉用犢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復方中藥能明顯提高IL-2和IL-10含量[22]。李達等在研究關嶺黃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首烏、貫眾、陳皮、山楂、麥芽、神曲、白芍、黃芪、杜仲等12味中藥能提高IgG、lgM、IgA水平,添加量在5%時效果最顯著[29]。黃嶸崢等在研究肉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黨參、黃芪、熟地、甘草、柴胡、魚腥草、青蒿、大青葉、陳皮后,能提高血清中IL-2、CD4+的含量,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30]。張春剛等在研究荷斯坦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由金銀花、益母草、杜仲、蒲公英、黃芪等組成的復方中草藥,能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反應[31]。仲偉光等在研究肉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酵母、山楂、防己、鴨跖草等或大蒜素、鴨跖草、白芍、八股牛、陳皮等均能提高肉牛免疫功能[32]。將黃芪、黨參、當歸、穿心蓮和淫羊藿等加入飼料能夠增強牛機體免疫力[33]。

2.3影響瘤胃發酵

在飼料中添加適當中草藥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反芻動物生長。張代等在研究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由黃芪、山楂、柳穗、椿樹皮、板藍根、蒼術、苦參等藥材組成的復方中藥,添加量在200g/(d·頭)時可以穩定瘤胃環境,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34]。顧小衛等在研究奶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紫蘇、陳皮、艾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能改善瘤胃環境,提高胃液pH值與MCP濃度[35]。崔斌等進行體外人工模擬裝置研究肉牛瘤胃時發現,瘤胃產氣量與藿香的添加量成正比,飼喂一定量的藿香粉可增加瘤胃發酵率[36]。高雅等在研究放牧肉牛瘤胃體外發酵時,發現添加蒲公英可使瘤胃液中的纖維降解相關酶活性提高[37]。石維等在研究奶牛瘤胃積食時發現,灌服大黃、芒硝、厚樸、枳實,連續4d后可痊愈[38]。仲偉光等在研究肉牛瘤胃時發現,飼喂山楂50g、酵母30g、升麻2.5g、鴨跖草2.5g、防己2.5g、荊芥2.5g、甘草5g、板藍根5g和大蒜素2g、黨參10g、鴨跖草20g、黃芪10g、陳皮10g、甘草20g、白芍20g、八股牛8g均能促進采食,提高瘤胃液中消化酶的活性,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提高經濟效益[39]。

2.4對抗氧化影響

中草藥可以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增強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肉品質量。李俊才在研究犢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黃芪多糖,可防止氧化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具有較好的抗氧化能力[40]。高權新在研究育肥閹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玉屏風散可顯著提高抗氧化能力、過氧化氫酶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的活性[41]。李秋梅等研究肉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能提升T-SOD活力[42]。崔永華等在研究肉牛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4種中草藥方劑能夠影響血清MDA含量和提升T-SOD活力[43]。

2.5改善泌乳性能

飼料中添加中草藥能緩解應激影響,提升產奶量,并對乳腺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溫容易引起奶牛產生熱應激,導致奶牛采食量和產奶量下降。陳以意等在研究奶牛熱應激時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連翹、薄荷、菊花、蘆根、甘草等10味中藥,每頭牛每天的產奶量平均值比對照組高8.96%,但整體差異并不顯著(P>0.05)[44]。劉海林等在研究時發現,采用兩種配方中藥,一種是青蒿、黃芪、薄荷、藿香、黨參、甘草、生石膏等,另一種是金銀花、淡葉竹、小葉香芋、蒼術、木通、甘草、石膏等,均能夠提高奶牛熱應激時的日均產奶量,可分別提高8.17%和10.32%[45]。高桂生等在研究奶牛時發現,在日糧中添加中草藥“增乳健牛散”能夠提升產奶量[46]。張乃峰等在研究奶牛乳房炎時發現,飼料中添加忍冬藤、蒲公英、川斷、生黃芪、當歸、漏蘆、淫羊藿、桔梗、桑寄生、黑芝麻和牡蠣,能夠起到抗菌消炎、增加乳汁分泌與提升乳汁質量的作用[47]。

3小結

中草藥資源豐富,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在中草藥的應用與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中草藥在牛養殖生產中可起到促進生長性能、提高免疫調節、提升瘤胃發酵率和增加奶牛產奶量等作用。中草藥在牛生產應用中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畜牧業科技工作者應著重研發中草藥在養殖中的應用。

作者:薛沾枚 張備 金振華 張國華 張艷 劉雪松 尹珺伊 劉秋瑾 陳亮 苗艷 蘭世捷 史同瑞 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福鼎市| 呼玛县| 乌拉特中旗| 南华县| 蒙城县| 察雅县| 建始县| 景宁| 彰化县| 龙陵县| 濉溪县| 黑河市| 科尔| 潍坊市| 山阴县| 永吉县| 易门县| 涪陵区| 尼木县| 保山市| 拜城县| 阿瓦提县| 汉沽区| 广安市| 芮城县| 临沂市| 和田县| 甘泉县| 宁南县| 安顺市| 理塘县| 社旗县| 黔东| 永福县| 安达市| 石河子市| 子洲县| 两当县| 洞头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