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0 15:30: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干擾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子線路的干擾也就是在電子產品進行正常工作時,對自己或者是別的設備帶來的影響,干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溫度的干擾、振動的干擾、濕度的干擾、聲波的干擾以及電磁波的干擾等。同時干擾通常具有干擾源,它可能是設備本身帶來的,也可能是設備外部系統帶來的,其中電磁干擾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并且危害也比較大,不僅對設備周圍的事物造成傷害,還容易對設備自身造成傷害。
2電子線路中常見的干擾
2.1電網的干擾
在電子線路常見到的干擾中,電網的干擾分布比較廣泛,不僅在繁華的地區,在人煙稀少的地區也有電網的干擾。通常,電網的交流電通過進行整流,然后濾波以及穩壓的工作為各種電子線路提供直流電源。在這個過程中,干擾信號和交流電源一塊進入電子設備的系統中,導致電子線路出現故障,影響電子線路的正常工作。
2.2地線的干擾
地線的干擾在電子設備系統干擾中占主要部分。通常在電子設備系統中各個電子線路使用同一個直流電源,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地方的電子線路的電流都會經過同一個地電阻,這時會形成電壓降,而電壓降也就是各個電子設備的噪音干擾信號,這也就是地線的干擾。
2.3信號通道的干擾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號通道的干擾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在進行遠距離的測量工作或者通信工作中,由于距離很遠,導致電子設備的輸出以及輸出信號都比較的長,然而線間卻很近,所以信號在傳遞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信號線之間的串擾和電磁場的干擾等,導致傳遞的信號發生突變,影響電子線路的正常運行。
2.4空間電磁輻射的干擾
在一系列的干擾中,地線的干擾和電網的干擾對人們的影響比較嚴重,然后是信號通道的干擾和電磁輻射的干擾。對于空間電磁輻射的干擾,工作人員只要確保電子設備與干擾源的距離,并且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即可。
3解決電子線路中干擾線路設計法
3.1抗電網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中,抗電網的干擾措施可以參考圖1。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主要要確保交流電的穩定,避免電源出現電壓過剩或者電壓不足的現象。同時選擇合理的電源濾波器,消除串模的干擾,然后選擇帶有屏蔽層的變壓器,來減少電容,避免高頻信號的干擾,并且采取雙T濾波器抑制頻率的干擾,最后使用0.01—0.1uF的電容連到直流穩壓的電路上來濾除高頻的干擾,是電子設備能夠正常的工作運營。
3.2抗地線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工作中,對于地線的干擾,工作人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工作人員一定要使用一點接地的方法,也就是把各個線路整合到一起,從一個統一的地方進行接地處理。但是在印制電路板上由于使用此方法不太方面進行施工,因此工作人員可以采取串聯接法來避免噪音的干擾,同時在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把地線的寬度增大。其次對于強信號和弱信號的安裝,一定要分開,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后在使用一點接地的方法。同時對于模擬地和數字地也要分開進行安裝,避免交叉在一起。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一定采取合適的接地線,以便于減少接地電阻。
3.3抗信號通道干擾的線路設計法
在電子線路工作中,對于信號通道的干擾,工作人員主要采取兩種措施:一種是雙絞線傳輸,另一種是光電耦合傳輸。在雙絞線傳輸工作中,工作人員首先選擇好兩條線,一個是信號線,另一個是地線。在電子線路的工作中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避免信號地線的干擾、空間電磁的干擾以及線路之間的串擾等。通常在空間電磁場中,各個絞環里面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幾乎是相同的。當使用雙絞線傳輸時,每個線之間的感應電動勢可以抵消。所以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不會遭到干擾的破壞。除此之外,由于兩條線上的信號電流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可以相互抵消,避免干擾的影響。對于噪音的干擾,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光電耦合器進行解決。其中光敏三極管和發光二極管是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就能夠有效地避免噪聲的干擾。除此之外,若是電子設備的各個電路之間都設計成使用光電耦合器進行傳輸信號,那么即使進入的噪聲的信號的內阻比較高,但由于光電耦合器的作用,會使噪音信號變小,因此只能產生微電流,不能夠使二極管發光,因此也就阻止了信號地線上噪音的干擾。
針對這種超限值的現象,研究設備的內部,抓出幾個較容易干擾的點,進行整改,最終將設備的輻射干擾降低到合格范圍內。
論文通過試驗、分析和整改,介紹了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和它的輻射干擾試驗的試驗方法,常見問題的解決對策,探討了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在輻射干擾測試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幾類方法。
【關鍵詞】電磁兼容;輻射干擾;極限值
1、設備介紹
1.1系統的介紹
系統模擬顯示了一個3行4列的大屏幕顯示系統[2]。
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的桌面為一個(1366*4)×(768*3)的高分辨率[3]的GPS信息地圖,該信息顯示可以通過多屏拼接控制器的本地硬盤系統直接運行或通過多屏拼接控制器的網絡抓屏處理方式運行顯示。
1.2設備特性
1.2.1可輕松接入多路信號
可以接受視頻(NTSC/PAL)信號以及高清晰度電視信號(HDTV)。
1.2.2內部畫面分割器
本產品內部畫面分割器可將輸入圖像進行分割,以達到組墻顯示整幅圖像的功能。
1.2.3高質量的畫面
高分辨率——WXGA:1366×768像素、無殘影、高對比度、高亮度、寬視角。
1.2.4方便簡單的安裝和維護
輕松會聚、符合幾何光學原理、長壽命。
1.2.5低功耗
單元最大總耗電量是300瓦。
1.2.6非常可靠的控制系統
本投影設備通過遙控器控制,也可經由RS-232端口通過計算機進行智能控制。
2、輻射干擾試驗
2.1輻射干擾的基本概念
輻射干擾[5](Radiated Emission):干擾源(待測物)藉由空氣(Free Space)之方式而干擾其他電子產品者。實際測試是利用天線于OATS測量待測物之輻射干擾。
2.2輻射干擾的測試架構
以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為例:
產品: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
依據標準:GB9254-2008 Class A;
極限值[6]:Class A
A級ITE 1GHz以下輻射限值
頻率范圍(MHz) 距離(m) 準峰值QP(dBμV/m)
30-230 10(3) 40(42.5)
230-1000 10(3) 47(43.9)
場地:Shielding Room詳如ANSI 63.4/CISPR 16,均須符合NSA量測;
EMI接收機:量測準峰值[7] (Quasi Peak)、平均值[8] (Average);
測試天線:Biconilog(Broad Band)一般適用頻率范圍: 20~2000MHz,常用于的EMI RE 1GHz以下的量測;
測試架構:待測物置于高80cm非導體桌面,可360度旋轉,接收天線置于距待測物3m/10m距離,高度可在1至4米間移動,量測待測物之最大輻射電場強度,以Quasi Peak(準峰值)為準,并應于水平及垂直極化方向各量測一次。
圖3 測試架構圖
3、輻射干擾試驗結果和解決方法
3.1輻射干擾試驗結果
圖4 30M-300M 垂直 測試圖
垂直試驗結果如圖所示,30M附近預留量較小,155M附近超極限值,垂直極化[9]不合格。
圖5 30M-300M 水平 測試圖
水平試驗結果如圖所示,除165M附近有超預留量外,其他均在6dB范圍以下,水平極化合格。
3.2輻射干擾試驗結果和對策研究
觀看測試圖水平圖基本合格,垂直圖存在超差,對垂直極化部分進行問題分析。依據[圖430M-300M垂直測試圖]:30M、84M、111M、155M附近均超極限值。
經過分析,超極限值的可能是多方面問題產生:
輸入電源線造成,輸入線過長,電源線未加屏蔽磁環,造成30M附近較低頻的部分有超極限值。對策研究:將輸入電源線過長部分繞8字線,并將電源線上加磁環用扎線帶以固定。
設備外殼屏蔽部分有漏縫隙,設備外殼均為金屬材質,金屬材質可以屏蔽一定的電磁輻射,而部分設備外殼接縫不緊密,造成電磁場透過外殼屏蔽縫隙,而產生部分點超極限值。對策研究:觀察設備的外殼接縫部分,將不緊密部分,壓合緊密,部分漏縫部分,可剪適量大小的銅箔,從內側貼上。
內部的模塊傳輸到顯示屏的主信號線造成。對策研究:將主信號線靠近顯示屏一段加磁環并用扎線帶固定。
由于設備為拼接組合而成,設備的部分點位無法達到密合的效果,造成部分點位的極限值超差。對策研究:針對這部分特殊的點位,可以通過人體輔觸的辦法,即用手觸及產品的外部點位,觀察測試圖,如觸及部分點位,測試圖上曲線有明顯的下降,即刻記錄點位,對該點位進行接地或者接金屬部位處理,可貼銅箔加導電泡棉,如有加漆部分,可小面積打磨。
3.3整改后輻射干擾試驗結果
經過整改,對設備重新進行垂直極化的試驗,得到如下圖,試驗結果合格。
圖6 30M-300M 垂直 整改測試圖
4、總結
論文介紹了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并通過試驗模擬大屏幕數碼顯示設備在環境中所產生的輻射干擾,以數據為依據,對設備上所產生的超限值的電磁場進行研究,并將其消除。論文只是小批量的通過簡易的方式對設備進行整改,但根據整改后的效果可以大批量的運用在設備生產上。
隨著科技的進步,設備的功能將越來越多,集成部件和附加功能也隨之不斷增多,輻射干擾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對設備電子和機構設計的要求也就隨之加大,需要電子設計、機構設計等的共同努力來完成設備更好的功能實現和更好的符合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1]期刊:趙陽,顏偉,趙波,羅永超,李世錦.電路輻射干擾機理診斷與特性估計.電工技術學報,2010-10-26
[2]學位論文:李瑾.LED大屏幕顯示系統的視頻信息泄漏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06-01
[3]學位論文:.高分辨率遙感圖像分類技術研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6-04-01
[4]學位論文:劉鳳鵬.視頻信號轉換與光纖傳輸技術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01-01
[5]期刊:龐姬,楊中海,沈庚麟.30MHz~1000MHz電場輻射干擾測試中測量不確定度的評估方法.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06-26
[6]學位論文:周永軍.電磁場與生物體相互作用及安全性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03-01
“控制包括三個基本步驟:1)確立標準;2)衡量成效;3)糾正偏差。為了實施控制,均需在事先確立控制標準,然后將輸出的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若現有偏差,則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容許的范圍內。【1】”造成這種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擾,所以,要設計一個優良的控制系統,設計者首先要能夠對實現該控制系統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判斷,然后才能想辦法“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如何全面而準確的判斷出一個控制系統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就尤為重要。實際上,“什么才是干擾因素”這一問題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老師們還存在著很多疑惑,例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授課教師讓學生把一張紙折疊后,用吸管吹向天花板,課堂上有的學生吹的高,有的學生吹的低。老師在總結時說,“疊紙的形狀、吹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氣的阻力等都是影響疊紙吹高要考慮的主要因素,這些就是干擾因素”。這一說法在聽課老師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大家都在議論紛紛。這一說法是對是錯呢?再如教材中出現的:電冰箱、空調等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干擾因素有那些;熱水器水溫控制系統中的干擾因素有哪些;干擾因素都是有害的嗎等問題初中物理論文,對于我們這些非本專業的老師來說,解釋起來都具有一定的困難。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先要來了解什么是“干擾”的問題。
關于什么是控制系統中的干擾因素的問題的界定有多種說法:如:在控制系統中,除輸入量(給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各種因素稱為干擾因素【2】;在實際的控制系統中,常常會有一些變化不定的因素對系統的行為造成不利的影響,這種有害的因素我們稱其為干擾【3】;對于一般的控制系統來說,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便稱為系統的干擾。另一方面,如果削減系統生存所必需的輸入也是干擾;對系統來說,不僅輸入端有干擾,輸出端同樣有干擾,如制約輸出或強制作過量的輸出等都是干擾,制約輸出,如企業的產品受市場制約而減少了銷量,強制過量輸出如“竭澤而漁”,系統的輸入和輸出的“過與不及”都是干擾;對于復雜控制系統而言,干擾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復雜系統由多層次、多品種的諸多子系統構成,各子系統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對獨立性,各子系統間的輸入和輸出不可能配合得盡善盡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這些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就成了系統的干擾;對于社會系統來說,其輸入是自然界給予的一切,人們從自然界獲取空氣、陽光、雨露,及生產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資源,這是社會系統“輸入”的需要,但自然界會“發威”,各種自然災害是社會系統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不得不接受自然災害的干擾,而社會系統對自然界的“輸出”,一方面是人們對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廢物的排放,廢氣、廢水、廢渣、垃圾排向自然界,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類強迫自然界接受這些廢物,就是對自然界生態平衡的干擾【4】。
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判斷什么是干擾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初中物理論文,對于控制系統的整體而言,屬于系統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便稱為系統的干擾;另一方面,對于控制系統的部分而言,如果前一子系統的輸出與下一子系統所需要的輸入不匹配,就會造成下一子系統的輸入的多余和不足,這種多余和不足的輸入和輸出就成了系統的干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由此可見,疊紙的形狀是物體的結構設計問題,通過改變疊紙的形狀可以減少疊紙飛行時的阻力,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控制的輸入問題,這兩個因素雖然是影響疊紙飛行高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屬于我們的干擾的界定范圍。所以不是干擾因素,把系統的設計問題和對系統所產生的干擾混淆的案例還很多,如:。對于電冰箱、空調等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分析,門的開啟、環境溫度的變化、電壓的變化等都是屬于系統之外的可能引起被控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所以這些因素就是這兩個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一般情況下,對于簡單控制系統較為規范和嚴謹的判斷方法是:先要確定所要設計的控制系統,然后對所設計控制系統本身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各環節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屬于系統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強制的“輸入”),再分析這些干擾可能會對系統的輸出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哪些是必須考慮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那些是要綜合考慮的,那些事要獨立考慮的,最后整理出系統設計所要考慮的主要的干擾因素,這樣的分析才會針對性更強,對控制系統如何克服這些干擾的設計幫助更大。以下對熱水器水溫控制系統的干擾因素的分析過程為例進行說明,第一、根據設計目的畫出控制分析方框圖(圖一),分析方框圖并不是最終的控制方框圖,控制方框圖是控制系統設計的結果,控制分析方框圖是控制系統設計的過程,就像設計草圖一樣,是用來進行設計分析用的。
第二,對控制系統的各環節進行分析。在這個控制系統中,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有,在輸入端,電源電壓的波動、由于開關燈元件的原因輸入電壓可能降低;在控制器和執行器部分初中物理論文,隨著使用時間的變化,控制裝置的不穩定、各種元件、加熱裝置的老化等;熱水箱的大小、保溫性能的好壞、熱水箱深淺、水的散熱面大小、水箱裝水的多少等;在輸出部分,周圍空氣的流動、氣溫的高低、用水量的快慢等。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溫度的干擾因素。第三,根據對干擾因素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控制方法來克服這些干擾對輸出的影響(比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采取終端反饋的方式,當然,如果對水加溫的時間有要求的話,這種控制方法就不能完全克服所有的干擾了,如圖二)。
對于“在有些情況下,卻可以[i]利用干擾因素實現某種目的【1】”這一說法也沒有錯,因為這種“干擾”是我們所要設計的控制系統的輸出量,這一輸出的最終目的是想使另一控制系統的目標不能實現,這種“干擾”對于第一個控制系統來說不是干擾而是輸出,對于第二個控制系統來說這是系統需要克服的干擾。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就控制系統而言,干擾一定是有害的,它是控制系統要實現控制的最終目標需要考慮和克服的
分析和判斷控制系統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設計的控制系統“在干擾影響控制之前就進行必要的防范和修正,”使得控制系統能夠“對控制對象進行有效控制以減小乃至消除偏差。”【5】所以要準確判斷一個控制系統所存在的干擾因素,還要結合系統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進行綜合考量,搞清楚這種干擾產生的原因、可能對控制系統所造成的后果和它將對控制系統的哪個環節產生影響等,這種干擾因素的分析才對我們進行控制系統的設計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控制論》(美)維納著;赫季仁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2
【2】《技術與設計2》主編:顧建軍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2
【3】《技術與設計2》主編:劉瓊發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7
【4】《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馬麗揚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
1.引言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人們的主要交流和溝通都是通過對信息的傳遞、處理而進行的。傳感器就是人們從自然界獲取各種相應外界信息的方式,能夠將相應的需要采集的信息轉換成為控制芯片能夠識別的電流或者電壓等信號,在現代的控制測量系統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論文主要介紹的是電渦流式位移傳感器。電渦流式位移傳感器屬于電感式位移傳感器的一種,是基于電渦流效應而工作的傳感器,具有很多優點:高分辨率、高可靠性、較寬的頻率響應以及較高的靈敏度等等。
該傳感器還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相比而言,傳統的傳感器具有非線性誤差,要求工作環境恒定或者價格較高[1]。
2.電渦流式微位移傳感器
2.1 傳感器發展歷程
國外在工業化的過程中,逐漸將傳感器廣泛應用在各個生產領域,在航天和軍事領域也有十分領先的傳感器應用。之后伴隨各個國家的機械、自動化、計算機等信息產業如日中天,歐美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都對世界的傳感器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我國主要是在1960年開始對傳感器進行開發工作。國家組織大批科研人員對其進行研究和開發,并實施了“八五”、“九五”等國家計劃,使得其取得了十分矚目的應用成就。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我國在傳感器的基礎制造工藝等方面還不能和發達國家相提并論,許多核心技術以及芯片都要進口。與此同時,我們的傳感器在國際上沒有太大競爭力,產品研發和更新速度很低,缺少實用創新性[2]。
2.2 傳統傳感器缺點
以往的傳感器和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比起來,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嚴重不足:
(1)輸入一輸出特性存在非線性且隨時間而漂移;
(2)環境會干擾參數,使得測量結果發生漂移;
(3)因結構尺寸大,而時間響應特別差;
(4)易受噪聲干擾、信噪比低;
(5)靈敏度或者分辨率不夠理想。
2.3 電渦流式微位移傳感器
本論文所要介紹的電渦流位移傳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渦流效應。該類型的傳感器,通過渦流效應使相應的位移的變化,轉換成線圈的阻抗值變化;之后利用特定的電路將線圈阻抗值變化轉換成為電壓的變化,再進行檢測和輸出,根據相應的公式或者經驗,能夠還原成位移信息。這種傳感器具有很多優點,比如具有很高的靈敏度、簡單的結構以及及時的動態響應。該傳感器廣泛應用在測量振動和位移等信息量上。大體上輸出的電壓信號與位移的變化量是線性的關系,公式是ΔS=K?ΔV。其中K是系統的比例常數,在不同的傳感器中根據系統結構的不同是不一樣的。
2.4 電渦流式位移傳感器測量原理
公式能夠精確描述該原理。我們根據公式可以得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Z(線圈的阻抗)與S一一對應。電渦流傳感器測量位移的原理就是基于此公式,在特定的信號激勵過程中,傳感器會依據位移變化而產生電壓的變化。
3.測量系統的硬件設計
3.1 主控芯片
本論文設計的電渦流微位移傳感器使用的主控芯片是AT89S52單片機。MSC-51單片機是八位的非常實用的單片機。本論文所使用的AT89S52單片機就是基于這款單片機的。MSC-51單片機的基本架構被ATMEL公司購買,繼而在其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新的功能,同時擴展了芯片的容量以及加入flash閃存等等。51內核的單片機具有很多優點,因此無論是在工業上還是在一些電子產品上應用都很多。全球也有許多大公司對其進行擴展,加入新的功能。即使是在今天,51單片機仍然在控制系統中占據很大市場[4]。
下面對本論文所使用的單片機作簡要介紹。AT89S52單片機具有最大能夠支持的64K外部存儲擴展,同時還具有8K字節的Flash空間。該單片機具有4組I/O口,分別是從P0到P3,同時每組端口具有8個引腳。每個引腳除了能夠作為普通的輸入和輸出端口外,還具有其它功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引腳復用。其還具有斷電保護、看門口、計時器和定時器。51單片機一般的工作電壓是5V。
3.2 顯示模塊
本論文設計的LCD1602電路,該液晶模塊能夠顯示2行*16列的字符,相對于數碼管而言,顯示更加靈活多變。該液晶模塊用來顯示其測量處理后的數據。
4.測量系統的軟件設計
本論文的主程序循環采集電量的變化,并實時顯示在液晶模塊上。系統軟件是指完成系統設計功能的軟件。為了提高系統的實時性、可靠性,在編寫系統應用軟件時,主要考慮以下兩方面:
(1)提高系統抗干擾性能。在工業現場不可避免的有各種抗干擾因素。因此本系統除了在硬件上硬件復位和加電容濾波外。在軟件上,采用了指令冗余技術、延時消抖技術以及對位移大小采樣值進行中值濾波的數字濾波方法,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2)采用模塊化編程。將系統的應用程序分為若干個功能模塊,這些模塊可以任意更改而不影響程序的其余部分,將各個功能模塊程序調通后,再把各個功能模塊結合起進行聯調,這大大減少了調試時間,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方便程序的修改和檢查。
5.總結
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是一種基于電渦流效應的傳感器,能夠將位移的變化轉換成電量的變化。本論文主要介紹了傳統傳感器的發展歷程,進而介紹了電渦流式微位移傳感器的測量原理和優勢,并基于單片機設計了測量系統。
參考文獻
[1]譚祖根,汪樂宇.電渦流檢測技術[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6.
0引言
血壓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參數之一,對其進行精確測量,有利于早期發現和鑒別高血壓類型醫學檢驗論文,提出合理的治療建議。目前,臨床上對普通病人主要采用無創檢測的方法,它大致分為人工柯氏音法和示波法兩類,人工柯氏音法雖然比較準確,但操作困難,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示波法雖然操作簡單醫學檢驗論文,但穩定性和個體適應性都比較差,不利于其在臨床應用上的普及和推廣。本文在示波法的基礎上,從硬件實現和軟件設計兩個方面,改進了原來的測量方法,并進行了比對測試
在研究國內外已有產品或設計構思的基礎上,使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與智能控 制技術,盡量消除脈搏提取處理中的噪聲干擾與非線性失真醫學檢驗論文,提高血壓測量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并提高了測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論文開題報告。
1系統的硬件設計
二、規范開題答辯
2013屆石油工程專業共有414位學生獲準進入了畢業設計環節,按重慶科技學院實踐教學規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專業2013屆畢業設計工作計劃,開題答辯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廣泛征求指導老師和畢業設計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開題答辯方案,并傳達到所有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和畢業設計學生,同時做好開題答辯準備。由于是首次搞開題答辯,因此隨機抽取了畢業生總數的20%分油藏、鉆井和采油三個組進行答辯。答辯分兩個階段:匯報和提問。在匯報階段,畢業生從目的意義、國內外發展現狀、主要內容、工作條件和工作計劃等方面闡述自己的課題;在提問階段,答辯老師著重從題目的適用性、國內外現狀的闡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課題與答辯學生進行交流,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的修改建議和意見。總共有82位畢業生參加了開題答辯,建議修改題目的有15名,建議修改研究內容的有20名。同時,未參加答辯的學生也按時完成了開題報告,做好了開題答辯的準備。通過開題答辯,使學生能及時與指導老師協商,完善題目和內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證了后續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中期檢查
2013屆畢業設計在中期檢查時,發現了進度滯后、題目寬、內容多、難度大以及實驗條件不滿足等問題,分別采取強化指導、調整題目和內容、補貼實驗課題經費的方法來解決,保證了畢業設計的按時完成。
四、嚴格評閱
2013屆畢業設計論文評閱采取“雙盲評閱、異人評審”模式。在開展評閱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屆石油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答辯方案,詳細規定了畢業論文的評閱標準、時間節點等,并傳達到所有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和畢業設計學生。評閱的具體做法為:答辯前一周,學生提交隱去指導老師和畢業設計學生信息的論文,然后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系統中評審“雙隱”的畢業論文,只有指導老師評閱成績大于等于60分的論文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交叉評閱。在交叉評閱前,系上根據每個課題的具體學科方向,在系統中預先指定研究方向與課題相同或相近的老師作為論文評閱老師,只要需要評閱的論文通過指導老師評閱,交叉評閱老師就會在畢業設計系統看到相關論文。交叉評閱根據學校實踐教學規范的具體要求,從完成的工作與任務書的符合度、工作量、內容深度和廣度以及格式的規范性等方面對看到“雙隱”論文進行評閱,給出恰當的評語和成績,只有評閱成績為60分及以上的論文才能進入答辯前的預審階段。這種評閱方式,避免了評閱時指導老師的干擾,保證了評閱結果的客觀公正。交叉評閱結束后,2013屆畢業設計學生有34位同學的論文未通過交叉評閱,不能進入答辯環節。
五、改革答辯
答辯是畢業設計質量控制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往屆答辯時,自己指導的學生在老師所在的答辯組答辯,答辯多媒體和畢業論文上都有指導老師姓名,存在一定干擾因素。因此,2013屆答辯總的原則為“匿名答辯、異組答辯”,匿名答辯要求學生答辯時所用的材料(畢業論文和匯報多媒體)必須隱去指導老師姓名;異組答辯是指學生只能在非指導老師所在的答辯組答辯。答辯分組時,采用按方向分組原則,不管指導老師的學科方向,只認畢業設計課題本身的學科方向,按課題學科方向分組,同時盡量避免分到指導老師所在的答辯組。在答辯前,系上組織人員進行二次形式復查,對照學校關于工科畢業論文的格式要求,對提交的“雙隱”論文進行格式審查,格式規范的論文則直接進入答辯分組環節,格式嚴重不規范或未進行“雙隱”的論文直接判定為不合格,進入補答辯。答辯時,答辯學生用多媒體從緒論、主要工作、結論等幾方面闡述論文的主要內容,限時8分鐘;然后答辯組就論文本身以及相關專業知識提5~8個問題,答辯學生即時回答,答辯組根據回答情況并結合論文本身給出答辯成績。在答辯過程中,答辯小組秘書對論文進行一致性檢查,檢查完成的內容與任務書內容的一致性,發現內容不符則立即停止答辯并視為不通過。同時,如果發現答辯材料未進行了匿名處理,則直接進入二次答辯。2013屆石油工程畢業設計答辯前,有10位同學未通過石油工程系組織的形式審查,共有370位學生進入了答辯環節。經過兩批次共計4天時間的答辯,油藏有4人、采油5人、鉆井14人共有23位學生未通過首次畢業設計答辯,其中包括3位未對答辯材料進行匿名處理的畢業生。隨后組織了兩次補答辯,最終有8位同學未通過畢業設計答辯,未按時取得畢業資格。
一、MATLAB完成一個簡單通信系統仿真所需的基本工作
1.1、信道調制
首先完成的是信道調制的工作,其調制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經過BPSK調制的系統性能較直接發送數據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原因是經過BPSK調制之后,在接受端的判決電平就由原來的0.5變為0,其判決電平的變化直接使得系統的抗噪聲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通信系統,所以其誤碼率跟沒有調制之前比較,下降了很多。
ber =(沒有經過調制直接發送數據的誤碼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1967 0.14500.1733 0.1400 0.09500.0771 0.0567
Columns 8 through 10
0.03640.0189 0.0147
ber =(經過BPSK調制再發送數據的誤碼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06880.0340 0.0179 0.01250.0056 0.0024 0.0009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1.2、不同信道比較
上面進行的是在相同的信道下,未經過調制直接發送與經過BPSK調制后再發送兩種情況下系統的性能比較。接下來要進行的是經過BPSK調制以后,不同信道下系統性能比較。比較結果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的兩條曲線分別是在BPSK調制下,信號在AWGN信道模型和瑞利衰落模型條件下產生的,從圖中可以看出,瑞利信道要比AWGN信道惡劣的多,在SNR提高到30dB下,系統性能還比AWGN信道下差了好幾個數量級論文格式模板。
ber =(GAUSS信道下的誤碼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06000.0385 0.0196 0.01040.0069 0.0026 0.0007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ber =(瑞利信道下的誤碼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12330.1420 0.1425 0.05000.1667 0.0967 0.0340
Columns 8 through 14
0.03930.0286 0.0134 0.03840.0125 0.0178 0.0098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590.0043 0.0090 0.00430.0030 0.0015 0.0016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590.0047 0.0011 0.00090.0005 0.0005 0.0002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20.0001
二、CDMA多用戶傳輸系統
2.1、實現多用戶抗多址干擾傳輸,研究擴頻序列互相關性與系統性能的關系
從圖中可以看出通信系統,多用戶傳輸系統的性能會比單用戶的性能差,表現為在同等SNR條件下,誤碼率較單用戶高。同時系統的性能也跟擴頻碼的相關性有關,當擴頻碼相關性提高時,誤碼率卻隨之下降。這是因為在接收端解調時是利用擴頻碼的自相關性。在接收端利用每一個用戶唯一的擴頻碼進行接收解調,由于該擴頻碼與其他用戶的擴頻碼為近似正交,所以其他用戶的信號會被當作噪聲而去除。可見,系統的性能和擴頻碼的相關性是成正比關系的。
ber =(單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05100.0301 0.0237 0.01480.0063 0.0023 0.0007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ber =(正交擴頻碼雙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08450.0773 0.0478 0.02290.0106 0.0053 0.0013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30.0001 0.0000
ber =(相關系數為0.5的擴頻碼雙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21650.1672 0.1730 0.15580.1099 0.0871 0.0656
Columns 8 through 10
0.04780.0211 0.0108
2.2、研究擴頻序列自相關性抗多徑干擾的能力
從圖中和下面的ber數據可以看出,在抗多徑干擾方面,擴頻碼的自相關性是很重要的通信系統,隨著自相關性的提高,系統的性能也越接近單徑傳輸的性能。因為寬帶信號的傳輸中是受到頻率選擇性衰落的,而進行擴頻后的信號在很寬的頻譜上有著相同的能量,任意給定時間只有一小部分頻譜受衰落的影響。在時域上分析,多徑干擾是因為在不同的信道中傳輸,到達接收端的時間有延遲,不同時間到達的信號相互疊加而造成影響。而對于擴頻后的信號而言,由于經過延遲到達的信號其自相關性變差,將會被當成不相關的別的用戶信號而被濾除。而當擴頻碼的自相關性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系統性能的下降論文格式模板。
ber =(單徑)
Columns 1 through 7
0.13230.0958 0.0903 0.06980.0497 0.0491 0.031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4310.0345 0.0257 0.02130.0222 0.0129 0.0086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740.0062 0.0057 0.00390.0032 0.0025 0.0019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150.0015 0.0009 0.00090.0006 0.0005 0.0003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40.0002
ber =(雙徑相關系數為1.0)
Columns 1 through 7
0.14370.1131 0.1344 0.09360.0832 0.0725 0.049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3690.0302 0.0300 0.02900.0197 0.0155 0.0113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860.0062 0.0061 0.00360.0045 0.0033 0.0024
Columns22 through 28
0.00150.0017 0.0011 0.00070.0007 0.0005 0.0004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40.0002
ber =(雙徑相關系數為0.6)
Columns 1 through 7
0.19840.2165 0.1818 0.17860.1312 0.1244 0.078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6800.0540 0.0620 0.04010.0358 0.0258 0.0282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2000.0138 0.0148 0.01280.0082 0.0089 0.0050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460.0031 0.0029 0.00210.0017 0.0016 0.0013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9 0.0006
2.3、實際系統的模擬
在實際的CDMA系統中通信系統,目前采用的是用M序列作為擴頻碼。因此在實驗中我們用32位的M序列和GOLD序列作為對實際系統的模擬,按照M序列的性質,該模擬系統總共可以容納32個用戶同時傳輸。
三、結論
1.經過調制后的信號在信道中傳輸比直接將信號進行傳輸的系統性能要好的多。
2.CDMA系統的抗多址干擾性能很好,并且跟擴頻碼的正交性呈現正相關關系,即擴頻碼的正交性能越好,系統的抗多址性能也越好。
3.CDMA系統的抗多徑干擾性能也很好,同樣地,系統的抗多徑性能也跟系統的擴頻碼的正相關性有關 。
參考文獻
[1]Theodore S.Rappaport 著 無線通信原理及應用(第二版)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96 – 108.
[2]樊昌信著通信原理教程(第二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53–76.
[3](美)莫利斯著田斌等.譯無線通信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325–341.
[4]JhongSamLeeLeon 著 CDMA系統工程與手冊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3 – 27.
【基金項目】本文是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2013校級教學改革課題編號:N201340 “國際經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與時間風險控制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18-02
一、本科畢業論文時間風險的原因及表現
本科畢業論文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是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教學課程。然而,由于課堂教學外的各種干擾和沖突,如實習、考研 、考公務員、考各種證件和找工作等,占用了相當多的論文調查和寫作時間;更為主要的原因,完成論文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多數學校沒有把應該完成的任務進行各時間段的具體細化和監督檢查,多是簡單的幾行規定安排,沒有時間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論文寫作只在文件粗略規定,過程流于形式,老師無法有效指導,學生沒有經驗,錯誤認為時間還多,沒有考慮到寫作過程的復雜性,加上自覺性差,沒有進行時間風險控制,面臨畢業,時間倉促,急忙收交,很快答辯,應付差事走人,這是目前畢業論文不能按時按質完成的關鍵原因之一。
二、本科畢業論文時間風險控制表及其說明
下文中的論文完成進度表,是總結多年來論文寫作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而編制的,它清楚地說明了每個階段的任務和完成的時間段落,應該讓學生和老師在論文進程中,經常對照檢查。總的原則是:細化、針對、落實、經常檢查、及時糾正、不斷完善,盡可能把問題消化在交論文之前,每個時間段任務完成都要早一點,留下補充修改和意外事情干擾造成的時間耽誤。不要只有大的時間段落和大任務,沒有小的時間段和小任務,在時間上不能保證,最后只好倉促交稿,問題成堆,應付過關而畢業,遺憾留到社會上去。
論文寫作各個階段主要工作及時間安排細表
(來源:王建邦根據20多年指導實踐的經驗、教訓總結編制。) 此表是按照正規的教學時間,以一個學年完成論文而設計的。制定了嚴密的工作計劃和時間流程表,嚴格防范和控制時間風險。
上面對論文選題設計了共10天,是保證選擇題目要經過調查研究并謹慎,才能達到合適和準確,防止匆忙定題而不當,今后再不要改變。給予了充分的文獻查找和初步調查時間。
文獻綜述前后有20多天,是考慮不是一次就可以做好,要做多次,充分讓學生知道別人是如何研究此問題的,自己如何與人有所不同,如果完全與人相同,則沒有選擇的必要,全是綜述或抄寫他人成果,文章寫出來沒有自己的東西。
完成開題報告前后有近一個月時間,考慮到國慶放假和秋收等因素,更為重要的,所謂開題,不是才開始,而是對文章前期工作有了基礎,并保障今后能完成任務的表白書,其中包括了研究的詳細大綱,是在充分占有課題資料和思考后,能夠按一定的方法、理論和材料,把論文進行下去。
期中檢查到初稿上交,也有一個月時間,考慮到各種因素,特別是寫初稿是艱難的,必須讓學生自己動手,不是抄寫他人的,不能快速完成。
二稿三稿,設計2個多月,強調必須反復補充修改,不是一、兩次可以寫成。其中,支持自己觀點的論證,各種支持材料的補充核實,文字加工,都需要時間。
交終稿前,也給予近一個月的時間,要完善各要件的統一,格式等技術性完善,意外的補充和改動,學生各種考證,實習,找工作,春節等都會占用時間。
檢查到打印上交正式論文各要件,共五件,也是用20多天時間。這中間考慮到學生前面的錯誤,現在檢查糾正,電子稿與打印稿的不同,前后交的時間有別。
準備答辯及答辯后修改,也明確給予一定時間,讓大家知道,答辯中也許才能發現問題和不足,然后可以修改補充,最后把完好論文各件保存到學校,供檢查評估等用。
多年實踐證明,實際進度都是拖后的,應該預計提前1到1個半月,按現在學生就業和畢業程序實際需要,應該提前1到1個半月進行答辯。從三年級就應該提醒學生注意選題,有意識把書本和社會中的專業問題擺出來讓其思考,或以暑假調查報告或小的中期論文鍛煉寫作,前提是不耽誤其他課程的學習。各階段安排合理,不與其他重要事項沖突。特別是留下修改的時間,應該提前安排為好,等到修改完善剛好完成此階段任務。
傳統安排實習時間與論文寫作和學生求職找工作及考證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這是造成時間風險的重要原因。可以調整畢業生產實習的時間,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和暑假,與假期共約4個月, 其后時間是做畢業論文的時間和其他時間。
三、檢查與監控注意事項
要把學校和學院管理文件與前面制定的時間進度表相配合,把任務分解到每個時間段,段段檢查,及時糾正和彌補,把時間風險化解到規定的時間來到之前。這是防范和化解風險最為關鍵的過程管理,其中,必須加強監控過程:
(一)是選題:選題存在過寬、過大、過難難以完成,過虛沒有應用價值,過于簡單工作量不足,與專業不符,沒有新意,無研究意義,重復率高等方面問題要提前糾正。由指導老師、督導共同進行。
(二)是調查研究:這是能否理論聯系實際和考察學生獨立調查能力及誠信的重要方面,①要通過指導老師檢查,②要院辦檢查,以實習日記和報告為證,③是單位和家長證明,這是學生良心和誠信問題,督促只是形式,主要是從論文內容中檢查,可以判定是否親自調查了和調查的如何。由指導老師和院辦進行。
(三)是寫作:按要求,按時間,一步一步進行,不合格和不及時,要在時間段內糾正。要進行多次督促檢查,由指導老師和院辦進行。
(四)是中期檢查:由指導老師和學院辦公室共同進行,當然,也要檢查指導老師是否按要求做了,不合乎要求,及時補救。
研究范圍和深度的最鮮明 、最精練的概括。也是最恰當、最簡明的邏輯組合。是
讀者認識全文的窗口。讀者根據所閱 讀的文題,即可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既
需要起到畫龍點睛、一語到破的作用。 如"干擾素治療慢性肝炎的療效觀?quot
;一文,是采用了隨機、雙盲、對照的研究設計,具有 較大的學術意義。但題目未
反映設計科學、論證可靠的研究精華,顯得有些平淡。若將其改 為"干擾素治療慢
性肝炎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則提高了該篇論文的科學性與可信性。 因而,題
目一定要確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題不超過20個字,英文文題不超過10個詞,或100
個書寫符號(包括間隔在內)。題目即可以是以目的和對象為主,也可以是方法、
結果或論點 為主,以文題和內容相符合為原則。文題有兩忌:一是空泛,二是煩
瑣。要避免使用籠統、 空洞、模棱兩可、夸張、華而不實以及與同類論文相雷同
的字眼。此外,許多作者習慣于用 "研究"、"觀察"、"體會"、"探討"等詞語,或
把病例數列出,如:"××例報告" 、"附××例觀察"、"××例體會"等。其實,
除特殊情況外,這些一般都是不必要的。 另外,還應盡量少用副詞,并且避免使
用系列論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 "等。 文題的格式還有幾點要
注意:(1)盡可能不用簡稱、縮寫詞,若一定要用時,應以常用并含 義確切者為限
,如冠心病、DNA、CT、等。(2)10以下數字用漢字,10以上數字用阿拉伯字。 (3
)盡可能不用標點符號。
2作者姓名 作者署名的作用是對論文內容負有責任,也是便于讀者與作者
聯系交流,而且還是對作者的 尊重和應有的榮譽。此外也可以便于進行文獻檢索
、查閱。 作者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順序一定要慎重。在投稿時即應確定,并取得
本人同意,以避免論文 發表后引起糾紛。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須是參加全部工作
或部分工作,或參加論文撰寫,對 本文內容能負責并能進行答辯者。而有些部分
工作參與者,或負責某一項的實驗的測試人員 等,可列入文末的致謝中。署名的
順序應按對本文的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必須是論文的主要 負責人。作業業務領導
人只有確實參加本項工作,才能列為作者之一。 集體署名只有在特殊的一些情
況下才能使用。但必須在文末著名執筆者或整理者。學位論文 作者的署名,研究
生列前,指導導師在其后。在國內外發行的期刊上時,作者工作 單位的
名稱應譯成英文,作者姓名要寫成漢語拼音。
3摘要 一般是要排列在正文開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對獨立性,可單獨引用
。摘要的作用一則可以使 讀者確切的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以決定是否需要閱讀
全文;二則也為情報檢索人員的檢索 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摘要的內容要求高度
濃縮,要準確、簡練、完整地介紹論文研究的" 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結構式
的四要素)。摘要脅揮α芯倮ぁ⑼肌⒈懟a href=//huaxue.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化學結構?、表達式等非文字性資料,
也不應自作評價。此外,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語。
一般中文的摘要為150~250字,英文摘要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
4關鍵詞 丶視殖浦魈獯剩俏揮謖螅冱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論文中起關鍵作用的、貯BR> 钅芩得魑侍獾摹⒋礪畚? 特征的名詞或詞組。它通常來自于題目,也可以從論文
中挑選。一般每篇論文要求2~5個關 鍵詞。每個關鍵詞都可以作為檢索論文的信
息,若選擇不當,會影響他人的檢索效果。醫學 上現在客觀存在美國《醫學索引
》(Index Medicus)的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 ings,MeSH)最新版作
為規范,亦可參考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翻譯地英漢對照《醫學主 題詞注釋
字順表》。非主題詞表的關鍵詞為自由詞,只有必要時,才可排列于最后。有些新
詞也可選用幾個直接相關的主題詞進行搭配。
5正文
(1)前言 這是論文的開頭部分,要求以簡潔的文字敘述該研究的背景(歷史
)與動態(現狀),前人或本 人以前與之有關的主要研究工作或論點,以及要求解決
的問題,欲達到的目的和研究的價值 與意義。前言一定要切題,不要將其他的,
諸如方法、結果、及討論放入前言。
(2)材料與方法 是執行科研的關鍵部分,事關研究的質量。目的是交代被考
察的對象與特征,以及實驗及測 定的方法和過程。 根據科研內容以及期刊的要
求,也可以改稱為"病例選擇"、"臨床資料"、"研究對象" 等。 在實驗研究中,
應注意交代: 實驗對象:包括人和動物的選擇標準(如年齡)與特征(如性別);
實驗方法:主要是儀器設備、試劑的規格與來源、操作方法等; 分組方法:
對照組、實驗組等,是否隨機; 觀察方法:觀察指標及記錄方法; 出現的問
題及采用的方法; 實驗程序:數據的獲得過程。 在臨床療效觀察中,應注意交
代: 病例選擇標準:診斷與分型標準(如Ⅱ型糖尿病); 病例一般標準:病情
、臨床分型、傳染病史、過去治療史; 隨機分組情況; 治療方法:藥物劑量
、劑型、用藥途徑、療程等; 療效觀察項目: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
療效標準:痊愈、顯效、好轉、緩解、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無效或死亡。 此
外,對于實驗方法,若為規方法或重復前人的方法,只需要注明文出處即可,而對
于創 新方法要詳細的具體敘述。此外,為了防止偏倚或混雜等因素的干擾,凡采
用了預防或排除 處理的措施者(如排除PCA患者應用度冷丁),需予交代。而采用的
統計學分析方法、軟件等 也是必須要交代的內容。
(3)結果 將調查及觀察所得的全部原始資料集中,進行綜合分析,即可獲得
科研工作的結果。在處理 這些原始資料時,應客觀的、實事求是、隨機的加以分
析,不應有意無意的加以挑選。對于 臨床研究,各組病例的數目應吻合一致。各
種研究結果應注明統計學的差別與意義。 所有的結果項目均應圍繞研究的主題
,要有邏輯、有層次的一一羅列;與主題無關的不宜全 部列出。在結果還應將圖
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地位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教學計劃中的關鍵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學風和實踐創新意識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初步形成規范工作習慣的重要演練,是對學生本科階段學習、研究和實踐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全面檢測和認定,是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定的重要依據。畢業設計(論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畢業設計(論文)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作為本科階段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然而,從目前各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整體狀況來看,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明顯下滑,普遍存在著選題不當、內容重復、理論與實際脫節、形式不規范以及學術剽竊等問題。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是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根本,對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下降的原因
1.學生的因素
高校擴招后入學門檻逐年降低,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地方院校,生源質量明顯下滑,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相對較差,如果在大學期間學習不努力,則在畢業設計(論文)中難有好的發揮和表現。其次,由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又安排在畢業前夕,在面臨應聘、考研、公務員考試等各種因素干擾和影響下,學生很難將思想和精力投入到論文上。另外,近年來論文現象泛濫;來自網絡的資料和文獻獲取便捷,使拼湊論文變得容易。
2.指導老師的因素
對于地方教學型高校,專業教師相對較少,安排指導的學生較多,加之教師自身又有科研任務,很難在論文指導上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很難對指導的論文進行深入研究和仔細審閱,因此不能針對性提出指導意見。另外,近年來在畢業設計(論文)指導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普遍使用手機和郵件進行溝通,方便的同時卻也使教師指導學生的效果受到很大限制。
3.畢業設計(論文)組織和管理的因素
選題是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第一步,直接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最終完成質量,這一階段的工作通常是先由教師進行課題申報,課題在學院審核后,最后由學生選擇。教學型高校本科生數量一般較多,按照通行的一人一題的要求進行課題申報和選題,就容易出現題目重復(大同小異)或題目不適當,從而限制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質量。
目前各學校畢業論文選題時普遍采用雙向盲選的方式,但是考慮到畢業論文環節工作量因素,很多學校還是按照教師的教研室(系)歸屬和職稱等情況,設置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某些情況下還會指定學生進行選題,因此導致一部分教師所指導的論文和其專業并不匹配,導致教師在實際指導過程中,只能幫助學生把握論文的一般形式和邏輯結構,很難提出對論文研究真正有價值的指導意見。
通行的畢業論文組織管理和質量監控重形式輕內容,主要表現為畢業論文一般規定必須按照統一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并且各個階段都要求指導教師和學生填寫規范的制式表格,固定化、程式化的管理流程和規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監控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進度,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統一的進度安排使組織管理工作高度集中,各級教學部門通常只注重畢業設計(論文)流程和規范的形式審核,疏于內容審核,另外單一和固定的過程管理也限制了指導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安排上的靈活性,而且填寫各種表格本身會耗費相當的時間,指導教師和學生皆有疲于應付之感,對論文寫作產生了消極影響。綜上所述,目前通行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流程及規范,從課題申報、課題審核、資料收集、實驗或調研、論文撰寫、修改、定稿到論文的成績評定,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與考核機制。
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措施
1.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時間適當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