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30: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文化是民族的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續、發展的重要支柱[1]。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各式各樣的庭院景觀應運而生,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產生新的認知,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滲透與影響愈發明顯。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并進行結合,使設計體現獨特的民族性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愈發受到大眾的關注和討論。
1傳統文化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傾向于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人與自然環境互動性不斷增強,庭院在人們生活中的功能愈發放大。在庭院設計中不斷強調傳統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講究文脈、賦予景觀設計更深的文化內涵,使得傳統文化元素在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更為成熟,既有利于庭院景觀設計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好的傳達和保留傳統文化,體現文化的包容性。
1.1傳統文化的定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核心、道教、佛教相互影響與相互融合為主要構成特征[2]。在5000多年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不斷壯大,經歷不懈斗爭,不斷積累,實踐和開拓,創造出燦爛光輝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有形的物質文化,也有無形的民族精神文化。傳統文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庭院景觀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成為十分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
1.2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元素是從傳統文化中所提取出的最精粹、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的存在形式和表現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價值和精神意義。而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筑空間,是建筑與景觀結合的公共或私人區域,所追求的是觀賞性與功能性的統一,完全體現了景觀設計中的“場所精神”。設計元素是設計過程中的基本符號,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庭院景觀設計中最基本的符號,將其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可以使最終設計出來的庭院景觀作品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由此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3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意義
近年來,受到經濟、政治、信息全球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眾對于審美認知有了新的提升,同時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藝術與設計的創新源于對傳統的深刻認知與傳承[3],將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能夠更好的保留和傳達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能符合當前市場和人們的價值消費觀念,而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能夠豐富設計的內涵,提升設計的附加值[4],在設計中體現出精神線索,有利于促進當代庭院景觀設計的發展。
2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大到從整個庭院空間布局框景上的應用,小到鋪裝小品的樣式和裝飾紋路的修飾。園林藝術是創造美的手段,更是貼近自然的途徑[5],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實現了創新和發展。在強調中國特色、市場青睞中式傳統的今天,傳統文化元素應該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應用和體現,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受到人們的激烈探討。
2.1空間布局上的營造
中國傳統美學大多認為,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才是真的美[6],在庭院景觀設計中吸取傳統文化和諧、整體、包容的精神文化內涵。“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園林景觀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強調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框景、分景、障景、仰景、仿景等傳統古典園林手法進行造園,可以巧妙的在有限狹小的空間中,突出以小見大、層次豐富的空間效果。又如蘇州中航樾園庭院景觀,通過造景,在有限局部的空間營造蜿蜒曲折的水景,意境優美,完美的詮釋了“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同時人造溪流也將場地進行了巧妙的劃分,也體現了山水文人寓意。
2.2傳統符號元素的運用
傳統符號元素。傳統符號元素是從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物體、圖案、文字、風水、五行等不同的文化種類進行抽象、簡化的處理表達。中華紋樣在七千多年中興衰演變[7],以圖案文字為例,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各個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圖案和紋路,仰韶文化的彩陶魚尾紋、馬家窯的回紋、商朝的饕餮紋、龍鳳紋、漢代的幾何紋等,還有漢字中常用的“福”、“壽”、“孝”、“囍”等。將這些符號元素進行抽象的簡化,融入到庭院景觀設計的鋪裝紋路,小品裝飾紋樣中,與現代設計造型相結合,既能提高景觀小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傳播文化,實現文化應用與傳承的巧妙結合[8]。
2.3傳統裝飾色彩的運用
傳統色彩的運用。傳統裝飾色彩是從中國古代傳統常使用的顏色中提取,如中國紅、黑色、純白、青花。色彩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美感,美的本質是可以直接接觸到的[9],如同中國傳統節日懸掛的紅燈籠,紅色黃色搭配往往寓意著吉祥好運,在庭院景觀設計小品燈飾中使用點綴,營造出喜慶、熱鬧、和諧的氛圍。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常常使用黑白兩色搭配,通過簡單的色彩對比,帶來靜謐典雅的氣氛。
2.4傳統動植物形象的運用
傳統動植物形象的運用是從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龍虎、龜魚、獅獸等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動物形象和梅、蘭、竹、菊、荷花等人物寓意中進行提取。在中國古代,舞龍、神龜、瑞獸等都是代表性的傳統動物形象。例如庭院中的石獅雕塑,既具有裝飾觀賞價值,同時也起到辟邪的作用。例如庭院景觀中的植物搭配,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梅花代表傲骨堅毅的品格等。面對一些經典元素,人們絕不能只做單純的加法,而是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10]。
文化是民族的的根系,是民族生存、延續、發展的重要支柱。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改變,各式各樣的庭院景觀應運而生,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產生新的認知,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滲透與影響愈發明顯。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并進行結合,使設計體現獨特的民族性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愈發受到大眾的關注和討論。
1.傳統文化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傾向于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人與自然環境互動性不斷增強,庭院在人們生活中的功能愈發放大。在庭院設計中不斷強調傳統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講究文脈、賦予景觀設計更深的文化內涵,使得傳統文化元素在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更為成熟,既有利于庭院景觀設計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好的傳達和保留傳統文化,體現文化的包容性。
1.1傳統文化的定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為核心、道教、佛教相互影響與相互融合為主要構成特征。在5000多年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中華民族不斷壯大,經歷不懈斗爭,不斷積累,實踐和開拓,創造出燦爛光輝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有形的物質文化,也有無形的民族精神文化。傳統文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庭院景觀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成為十分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
1.2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的關系
傳統文化元素是從傳統文化中所提取出的最精粹、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的存在形式和表現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價值和精神意義。而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筑空間,是建筑與景觀結合的公共或私人區域,所追求的是觀賞性與功能性的統一,完全體現了景觀設計中的“場所精神”。設計元素是設計過程中的基本符號,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庭院景觀設計中最基本的符號,將其運用到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可以使最終設計出來的庭院景觀作品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由此可見,它們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3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運用意義
近年來,受到經濟、政治、信息全球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眾對于審美認知有了新的提升,同時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藝術與設計的創新源于對傳統的深刻認知與傳承,將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能夠更好的保留和傳達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能符合當前市場和人們的價值消費觀念,而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能夠豐富設計的內涵,提升設計的附加值,在設計中體現出精神線索,有利于促進當代庭院景觀設計的發展。
2.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庭院景觀設計中,大到從整個庭院空間布局框景上的應用,小到鋪裝小品的樣式和裝飾紋路的修飾。園林藝術是創造美的手段,更是N近自然的途徑,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實現了創新和發展。在強調中國特色、市場青睞中式傳統的今天,傳統文化元素應該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應用和體現,如何在庭院景觀設計中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受到人們的激烈探討。
2.1空間布局上的營造
中國傳統美學大多認為,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才是真的美,在庭院景觀設計中吸取傳統文化和諧、整體、包容的精神文化內涵。“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園林景觀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強調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框景、分景、障景、仰景、仿景等傳統古典園林手法進行造園,可以巧妙的在有限狹小的空間中,突出以小見大、層次豐富的空間效果。又如蘇州中航樾園庭院景觀,通過造景,在有限局部的空間營造蜿蜒曲折的水景,意境優美,完美的詮釋了“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同時人造溪流也將場地進行了巧妙的劃分,也體現了山水文人寓意。
2.2傳統符號元素的運用
傳統符號元素。傳統符號元素是從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物體、圖案、文字、風水、五行等不同的文化種類進行抽象、簡化的處理表達。中華紋樣在七千多年中興衰演變,以圖案文字為例,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各個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圖案和紋路,仰韶文化的彩陶魚尾紋、馬家窯的回紋、商朝的饕餮紋、龍鳳紋、漢代的幾何紋等,還有漢字中常用的“福”、“壽”、“孝”、“幀鋇取=這些符號元素進行抽象的簡化,融入到庭院景觀設計的鋪裝紋路,小品裝飾紋樣中,與現代設計造型相結合,既能提高景觀小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傳播文化,實現文化應用與傳承的巧妙結合。
2.3傳統裝飾色彩的運用
傳統色彩的運用。傳統裝飾色彩是從中國古代傳統常使用的顏色中提取,如中國紅、黑色、純白、青花。色彩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與美感,美的本質是可以直接接觸到的,如同中國傳統節日懸掛的紅燈籠,紅色黃色搭配往往寓意著吉祥好運,在庭院景觀設計小品燈飾中使用點綴,營造出喜慶、熱鬧、和諧的氛圍。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常常使用黑白兩色搭配,通過簡單的色彩對比,帶來靜謐典雅的氣氛。
2.4傳統動植物形象的運用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高品質生活的崇尚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各式各樣的庭院景觀應運而生。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筑空間,是人與自然互動的結果,與其他建筑空間形態一樣,在經歷漫長歲月,發展成為各種多姿多彩的形態。在整個園林史中,庭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1]。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有著歷史的淵源關系,審美趣味非常接近,自然枯山水也受到中國人的追捧。而同屬于東方園林體系的日本園林,其枯山水園林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演繹之后,形成了一種極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園林形式[2]。而中國現代庭院,因其空間尺度及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枯山水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的庭園景觀當中,并在建筑空間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1 枯山水的形成和特點
枯山水最早出現在平安時代的著作《造庭記》中,在這本書里給枯山水下的定義是:“完全用石頭石子擺放出村莊、山巒和河流的模樣”。在枯山水庭園中不是用真正的水,而是利用山石、白砂等元素來表現海洋、河流、島嶼等自然景觀,其中蘊含著極為深厚的宗教思想[3]。枯山水庭園的發展經歷了相當長的過程,最初禪宗寺院中的重大儀式是在方丈南側的庭院進行,隨著發展改為在方丈內部舉行。為了營造圣潔的環境和思想氛圍,在方丈南面的庭院中鋪上了白色的砂。為了適應禪宗的思想以及坐禪等行為,需要創造一個與之相符合的環境和氛圍,能夠從建筑內部進行觀賞,同時還要符合禪宗的特定思想,在這樣主觀與客觀的雙重影響之下,逐漸產生了枯山水的庭園形式。枯山水是日本園林最具有特色且最具代表性的園林景觀,它在有限的空間內追求一種精神純凈和至真的完美意境,表達對于理想的自然環境的向往之情,將禪宗哲理與景觀園林相融合,把抽象和寫意的手法發揮到了極致,賦予了園林恬淡出世的氛圍。由于其獨特的造園手法,設計者運用非常簡樸的材料和極為簡練的手法,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以脫離世間塵勞垢染之感,清靜無塵。
在現代景觀的不斷發展中,設計師們充分挖掘和研究枯山水園林的形式特色和精神內涵,經過抽象和提煉將其精髓與現代庭院景觀設計相結合,在功能上能夠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在美學上也滿足了現代人們得審美意識,形式的變化也更為豐富,從而使得枯山水庭院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越來越廣泛。
2 具中國特色的枯山水庭院設計
無論是在土地受限的情況下,還是在保持庭園的私密安靜上,庭院都是創造枯山水景觀的好場所。庭院不能像公園、廣場那樣有足夠的空間任人們自由發揮,在建筑占了大部分土地之后,留給人們的只是有限的空間,也許正是因為枯山水景觀能夠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一片無限好的風景,因此枯山水藝術在現代庭院設計中尤為盛行。
2.1 設計原則
2.1.1 庭院風格與建筑風格相匹配原則。建筑有多種多樣的不同風格與類型,如古典與現代的差距,前衛與傳統的對比,東方與西方的差異,景觀應該與建筑相匹配,日式的枯山水也好,或是英式的自然草坪,法式的精剪細造的植物圖形和大理石水景,直至比較前衛的各種簡潔線條色塊和形狀的運用,其實都沒有什么絕對的界線,風格可以統一,也可混合,還是同時可以將自己的喜好融入進去,一切取決于怎樣更好地和住宅主體建筑和諧。當然,還要根據庭園面積的大小及形狀等基本條件來考慮設計主題。但再小、再不規則的空間,也能體現出藝術和美的內涵。
2.1.2 小中見大原則。庭院與其它園林景觀在營造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庭院追求小、巧、精、細。由于土地的限制,尤其在體現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上要下足功夫。在日本,常見一些住宅只有4~5m2的狹小院落,卻有石有草,有樹有水,甚至還造出立體花園,顯得十分精美和秀雅。日本的私家庭園里的景觀會通過各種辦法來增加庭園的廣闊感,比如最常見的辦法是離建筑最近的地方鋪上沙礫,中間鋪上草或薊或石組成的小島,建筑正面深處種植小喬木,這樣分三層來處理庭園,體現出庭園的縱深感,也就把小小的庭園拉伸了。
2.1.3 景觀功能性原則。我國傳統的庭院空間承載著日常性和休閑性活動,而現代建筑的庭院空間所承載人們活動的范圍更廣,特別是給緊張工作的人們在完成以自身行為為目的的同時,通過視、聽、嗅等感官,從庭院空間中獲得被動式活動,如澆花剪草時享受陽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氣、花草的芬香等,娛樂時感受休憩設施的舒適和放松、觀賞花草樹木的自然美、傾聽流水的聲音等。然而,在這些方面上,古典園林枯山水并不能夠滿足這些功能,才有了后來的枯山水式茶庭的出現,所以應怎么樣在枯山水加入功能性的元素,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或許在賞枯山水景觀的最佳處設置一些或木制或石制或竹制的桌椅,這樣庭園再也不會只是單純的觀賞性庭園。
2.2 設計要素分析
2.2.1 置石。“石”是中國庭院中重要的造園要素,甚至到了“無石不園”的地步。而枯山水中也非常講究置石,石是日本人信仰的對象。日本枯山水通過對石塊的組合和巧妙的放置,使本來沒有生命力的石頭產生內在的生命力,給人以生命的美感。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做法常常給人以“空”的表象,卻更能反襯出隱藏在背后的深遠意境。日本枯山水中石景藝術以小而精致的元素感人,恰好適用于現代小尺度庭院景觀。用最普通的砂、石創造出意境深遠、涵義豐富的枯山水景觀。因此,在現代庭院的山石構景中應注重對簡單、樸素元素的把握,要在每一件最普通的設計元素中發現美。
2.2.2 理水。水是人類心靈的向往,人類自古喜歡擇水而居。日本傳統園林中水體元素有真水與假水之分。真水最早出現在池泉式庭園中,與池泉式庭園中的真水不同,日式枯山水中的水被稱為假水。在當今小尺度庭院及室內庭院景觀設計中,采用枯山水藝術理水方式較為普遍。日本枯山水園林用理性的、抽象的、寫意的手法體現大海、溪流、云霧和大川,用白沙之水象征空靈、神圣的禪宗哲理。在其特有的環境氣氛中,用經細細耙制的白砂石鋪地,象征水流湍急的態勢,甚至利用不同石組的配列而構成“枯攏”,以象征無水之瀑布,是真正寫意的無水之水,以再現自然式山水,傳達深邃的意境。
2.2.3 植栽。植物是庭院組景中最有生命力的要素,枯山水園林營造的是一種靜謐幽玄、傷春悲秋之美。而現代庭院作為與人們心靈會話的場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和人類靈魂的寧靜澄澈。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設計者應將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配置和日本枯山水藝術思想進行融合并提升。因地制宜,遵從自然、生態原則來選擇、栽種和配置植物,合理利用實際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光照環境等來營造植物景觀;著重植物搭配,蒼勁與柔和的配合,喬木與灌木、地被的搭配,樹木大小、疏密、明暗和形狀、色彩的調節等,并且在和諧中求變化,春花、夏蔭、秋葉、冬干,滿足不同時節獨特的景觀特征。
2.2.4 園路。園路在庭院中至關重要,園路作為連接院內各空間的紐帶,起到了聯絡園內各觀賞景的作用。在園路的空間布局上講究曲徑通幽,通過園路的合理組織和引導,為游園者提供一個恰當的觀賞位置和角度,使園景呈現出最美好的畫面,以及讓有限的園林空間得以放大。枯山水園林在園路的鋪裝上,受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大多采用飛石、延段、石階等,以配合純凈、簡潔的枯山水形式,將汀石置放在白砂上,飛石、汀步的形態也融入到了硬質鋪裝中,豐富了硬質地面的造型和色彩,提升了鋪裝的裝飾感,與其周圍的山、水、建筑、植物、景石等景物緊密結合,共同構成園林景觀的藝術統一體。
2.2.5 小品。小品在庭院構成要素中充當了庭院的設施和點綴物,日本枯山水因佛教及宗禪思想對其的影響,常用石燈籠、洗手缽、石塔等作為園林小品。在現代庭院景觀中,可根據不同類型庭院的需求,設置不同類型的小品,即可用常用的假山、涼亭、花架、雕塑、桌凳等各種在庭院中可擺設的物品,也可以加用具中國特色的小品,比如中國傳統器具:水車、水磨等具有著悠久的歷史的物品。這些小品無論是依附于景物或者是相對獨立,均應經藝術加工精心琢磨,才能適合庭院特定的環境。形成剪裁得體、配置得宜、小而不賤、從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園林景致。運用小品把周圍環境和外界景色組織起來,使庭院的意境更生動,更富有詩情畫意。從塑造環境空間的角度出發,巧妙地用于組景,以達到提高整體環境與小品本身鑒賞價值的目的。
3 展望
無論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的園林形式,采取全盤否定或照搬形式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無助于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健康發展。只有既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和本土資源環境特點,又認真吸取西方現代風景園林發展的成功經驗,拋棄古典園林的歷史局限,把握傳統觀念的啟示意義,融入現代生活的環境需求,才是現代庭院景觀真正的發展方向。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思想,加之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我們應該在現代庭院景觀設計中,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來演繹出更為出色的景觀形式,深度挖掘中國園林中的瑰寶,與國外優秀園林相結合,創造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傳統園林精華的現代庭院景觀。
(收稿:2013-06-29)
參考文獻:
[1]劉庭風.中日古典園林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1、亭宇設計理念的發展
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及儒家的“以和為貴”等理念強調整體的和諧美。傳統亭宇通過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恰當的設計以實現與周圍環境的統一。
在現代社會,出現了現代、古典、后現代、解構等設計風格以及“功能主義”、“地區主義”等新的理念。“功能主義”強調功能的重要性,以簡潔的方式來解決最實際的問題。林徽因先生在上個世紀早期就認為中國建筑之美在于它對于結構的忠實表現,“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脫離合理的、有機能的、有作用的結構而獨立存在。能呈現平穩、舒適、自然的外象;能\實的袒露內部有機的結構,各部的功能及全部的組織,不掩不矯揉造作;能自然的發揮其所用材料的本質的特性;只設施雕飾于必需的結構部分,以求更和悅的輪廓,更諧調的色彩;不勉強結構多余的裝飾物來增加華麗;不濫用曲線或色彩來求媚于庸俗;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種條件”。同時,地區主義強調建筑對當地的文化傳統、自然特色、經濟基礎、氣候條件、社會結構、地形地貌及建造工藝之間的聯系與尊重。對于現代的亭宇,它應該不是簡單地對傳統的恢復,而是對傳統的提煉和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以體現歷史感和時代感。
2、亭宇設計各要素的發展
2.1 亭宇造型設計的發展
受中國傳統文化及園林、建筑設計影響,中國傳統亭造型一般依據平面和屋頂進行分類.其平面可分為:正多邊形、不等邊多邊形、曲線型、綜合型(如:半多邊形、組合亭)、半亭等;屋頂也分為:攢尖頂、歇山頂、盔頂、十字頂、重檐頂等。西方傳統亭宇的造型常采用石質穹頂或金屬透花以及石柱來塑造。在現代設計中,亭宇造型豐富,不拘一格。亭身以鋼架為支撐,亭頂利用新材料塑造出薄曲面、造型輕盈。亭子利用傳統的木材料,形成了整體呼應的木地板、木柱和條形鏤空的木頂,其與周圍的自然草地、樹和湖水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還有各種造型亭宇將傳統亭宇的亭頂、亭柱、基座的塑造手法打破,重新塑造出多樣的造型。
人們渴望通過亭宇的造型和合適的體量,在傳統與現代、功能與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現代的科學技術為亭宇結構的實現提供了更多可能,當代的建筑設計也為亭宇的造型提供了很好的靈感源泉。因此,造型應依托技術、勇于學習和創新,聯系多學科,并通過和周圍環境的融合以及對特定場所的文化提煉來實現。
2.2 亭宇的建造材料及耐久性
亭宇的發展一定程度要依賴材料的進步。亭宇的材料已從傳統的木、石、磚、竹、草等增加到鋼筋混凝土、金屬、玻璃、塑料以及其他各種新型材料。通過調研,傳統材料的亭較容易被接受,由于其歷史悠久,各種手法都比較成熟,無論是質地和色彩都比較自然,較容易與環境融合。大量的新型材料也為亭子的體量、造型等提供了更多創新的可能。當然“亭”對于中國人來說還是藝術、情感的交融之處。做好耐久性設計會促進亭宇的歷史性、文化性,也是人們探尋精神世界的需要。而有很多的亭出現了不耐久的問題,如:木材腐蝕、構架脫落、漏水或色彩異化等,使得亭宇過早地失去可用性、歷史性。因此,應結合亭宇的性質、環境、氣候和人流使用量等,來選擇合適的結構、材料和建造工藝,以提高其耐久性,重塑亭宇的歷史感。
2.3 亭宇所處的環境的研究
我國自古就有“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的理念,亭子的布局多遵從借景、引景、成景等手法,以形成“從亭中看”與“被看”的景觀。亭的具置習慣于依托園林景觀中的點、線、面等元素進行布置。其中的“點”包括:重要景觀點、高處、景觀空白點、轉折點等;“線”包括:山路、園路、河湖岸邊、園墻、橋等;“面”包括:草坪、廣場、水面等。
亭在現代社會中所處的環境更為復雜。因為除了各種自然要素外,亭要和大量現代建筑、硬化地面、工業產品等現代元素進行融合,甚至在室內也可恰當地用到亭。因此,設計應考慮人們在各種環境下的出行目的、心理、周圍的建筑等,從而找出亭在這些環境下需要承擔的主要作用,或功能、或紀念或景觀等。最后,我們需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基礎,結合環境中的主要矛盾,使其更好地滿足所處之地人們的需要。
2.4 亭宇的細節研究
中國傳統亭宇的細部典雅、精細,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其主要包括對亭的屋頂、架構、外檐、圍欄、臺基等進行的細部設計。由于材料的特點,中國傳統亭的細部多針對石、木、磚等進行設計。它們雖然細小,但卻是當地文化、藝術、風俗等的體現,努力傳達著美的信息。如木雕、石雕或磚雕的制作手法就有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雕刻的內容有文字、圖形、人或動植物等。另外,精美的繪也促進傳統藝術對亭宇細部的完美提升。
現代的亭宇設計減少了對細部的刻畫,更加追求功能主義和整體景觀效果。但若是能將細節設計與人們娛樂、學習等文化需求相結合,并通過對傳統技法和現代科技的創新表達出來,亭就更能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這些細節設計應該是精煉的、相對樸實的。
2.5 亭宇的色彩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中將顏色分等級,多運用黃顏色來代表權力。紅色也是幸福和富貴的顏色,宮墻及皇宮中的紅色代表著至高無上。在江南的園林中則多利用“黑”、“白”、“灰”,體現一種平淡質樸、清新的美。現代景觀中的亭宇的色彩則不受約束,而是結合環境特點或以大膽的純色來訴說某種感情;或以多樣而又協調的色彩來詮釋特定含義。
2.6 亭宇的意境美
亭宇是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的感懷之地,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中國古代的亭宇雖體量較小,但是卻有玲瓏剔透、端莊秀麗等特點。古人也常運用匾額、楹聯、題詠、碑碣及銘記等來體現亭獨有的意境美。北京的“陶然亭”借用了白居易“更待橘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來表達古人送客離別時的特殊感情。中國的古亭也善于以象征的手法來裝飾亭,以體現某種精神,如:用“魚”的圖案來象征“裕”;或用其他的故事、山水、樹木、花鳥等來表達某種情感。
舒爾茨的“場所精神”強調任何場所都有其自身的靈魂,主要是由環境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環境包含的意義所構成。亭宇與“場所精神”的結合要源于對生活世界的體驗和理解,它會使人們更多地感覺到亭的意義與精神。“場所精神”也即“意境美”,如:蘭亭的“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醉翁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 現代的亭宇應結合傳統手法并通過創新來營造出獨特的“意境美”。我們或可利用環境的獨特之處、過往的故事或活動、未來的期盼等使“亭宇”富含感情與意義,滿足人們對亭宇特有的精神寄托。
3、總結
亭宇的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理念和技術的進步共同促進著“亭宇”在造型、材料、細節等方面的創新。這不僅有對傳統的視覺元素的繼承,而且有對文化、心理、價值的積淀。亭宇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常用建筑,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不斷思考其與城市景觀環境、人文環境、及人們的實際需求的關系以及與其他多學科的結合。
一、引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已經不滿足脫離自然的鋼筋混泥土擁擠的居住環境。別墅憑借著其優美的環境,舒適的配套設施,安靜、優雅的私人空間成為相對富裕家庭的不二選擇。
別墅通常指建在環境優美的地帶、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獨戶住宅, 一般由起居室、餐廳、廚房、書房、臥室、衛生間等幾部分組成,配套的庭園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1】其中別墅景觀是別墅建造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可以通過庭院景觀設計制作的美感中感悟、體會、親近自然。
二、別墅景觀設計的特點與獨特性
別墅景觀設計一般包括私人庭院景觀設計和公共綠地景觀設計兩部分,二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私人景觀設計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布置各種園林植物、水體或者小品。其中,在植物的配置上多考慮喬灌木的組合上色彩的變化。同時也要注意:一是要有美感,達到點、線、面的布局與協調;二是要完善各種排水設施;三是要有層次感(時間延續性和空間的延展性)。公共綠地景觀設計則應以綠化作為分隔,但同時需要考慮植物的無毒且無刺,最好有比較整齊的外型,便于修剪,多選用物美價廉的珊瑚、石楠和紅花繼木。
別墅景觀設計與其他景觀設計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整體性、開闊性和私密性。整體性是指別墅景觀設計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能夠獨立的,山水相依,自然與建筑宛如天成。開闊性是指別墅景觀設計應該保證在別墅的休閑處有好的視野性,便于遠觀放松。私密性是指別墅應該和外邊開敞的空間相互分隔開,給人以獨立休閑的空間。
三、別墅景觀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1)設計風格。設計風格應該根據業主的喜好確定基本樣式,可以選擇古典與現代,中國式或者日本式,法國式或者英國式。
(2)協調原則。景觀設計應該和建筑物相協調,不能脫離別墅建筑而獨立存在,將每一種植物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突顯出別墅的美感。
(3)依托于當地的自然環境。一切的景觀設計都是為了親近自然,因此更應該好好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真正的融于自然。
(4)根據別墅面積設計植物景觀的選擇。面積較大的別墅由于可以選的植物種類很多,搭配方式也比較復雜,但是一定要考慮整體的一致性,避免相互沖突。面積較小別墅應該選擇曲折小道配置合理的喬灌木讓人產生“曲徑通幽,庭院深深”的感覺。【2】
(5)植物種類不要太多,應該以一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在選擇幾種植物作為搭配,并且植物的層次要明顯、形式要簡潔。
四、別墅景觀的構成要素以及功能
第一:構建物,主要為景墻和廊架。景墻通常有圍墻、樹籬、柵欄以及其他材料組成,常常把建筑和植物融為一體,可以起到屏蔽、圍合或者框景的作用。廊架的主要功能是遮陰,好的遮陰構筑物取決于對一天中需要遮陰的時間。【3】
第二:植物配置,作為園林景觀營造的主要材料,將每一種植物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更加突顯出別墅的美感。在別墅景觀設計中可以運用大量的植物來豐富景點,也可以用植物來營造私密空間,同時植物的多樣性還可以做出庭院的四季變遷。園林植物在別墅景觀建造中的作用:①烘托別墅,不同種類植物的質地、色彩在視覺感受上有著不同的差別,經常采用柔質的植物材料來軟化生硬的幾何式建筑形體,體型較大、視野開闊的別墅附近,種植一些高枝粗、樹冠開展的樹種;在小巧玲瓏的別墅四周,種植一些枝態輕盈、葉小而致密的樹種。②創造別墅庭院景觀的四季變化,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穹勁。不同時期產生不同景觀,給人不同感受。【4】
第三:水體配置,庭院水體可以作為景觀主體,在別墅景觀設計的噴泉、瀑布、池塘、水池中,水體是主要題材,更能凸顯詩情畫意的形式。水體的功能:①改善庭院的環境,調節氣候,控制噪音。②水生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體,所以水體的存在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保障。
第四:園路配置,別墅園林設計中,園路是特色彰顯的重要形式,主要要突出“窄、幽、雅”。園路無需太寬,可以節約土地;因該是曲折的造型,使人們產生層次感,感覺幽深,使庭院凸顯寬曠;雅應該使庭院有種多而不亂,少而不空的美感。
第五:小品配置,通常指假山、花架、雕塑等各種可擺設的物品,雖然很小且少,但在庭院景觀設計與施工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小品配置應該做到驚心琢磨、剪裁得體。
第六:其他配置,充分應用中國園林的借景、對景、漏景、障景等手法。營造出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藝術效果。
五、別墅景觀施工
(1)土方工程。準備工作::①清理場地。②排水。排除地面水,根據施工區特點在場地周圍挖好排水溝;排除地下水一般采用明溝,引至集水井,并用水泵排出。土方施工:土方工程施工包括挖、運,填、壓四個內容。【5】
(2)園路工程。主要內容為放線、鋪筑基層、鋪筑結合層、鋪筑面層、安置道牙。
(3)水池工程。根據具體庭園水池的面積大小,使用人工水源或機械水源,設置進水、溢水的管線后。再于池底鋪設基底毛石,池壁呈自然的緩坡,讓景石與卵石鑲嵌于混凝土砂漿上,池中植適量的水生植物。【6】
(4)植被覆蓋工程。在進行庭院景觀植被設計和施工時,通常要選擇容易成活、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和外形端正的苗種,同時在種植之前,苗種必須經過修剪,提高種苗的成活率,在種植比較大的喬木時,要設計支柱支撐,防止樹木傾倒。最后在進行植物種植時,需要考慮天氣、季節等因素。
結語
別墅是流淌的園林生活,一定要配有相應的園林景觀設計才能彰顯出別墅的獨特魅力和價值,當然一個成功別墅作品的建造,僅僅依靠完美的設計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精心的施工以及后期細心養護加以配合。因此,任何一個別墅庭院的成功需要每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完美綜合的結果。
在建造別墅庭院的同時,需要依托原有的自然環境。在設計理念上,因該博眾家之所長,更要凸顯名族特色,然后加以創新和突破,設計出獨具一格的別墅庭院,切記一味的模仿和抄襲。讓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成為美學感官享受,更好的融入城市園林綠化的大藍圖中,讓人們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完美、舒適、自然、甜蜜。
參考文獻
[1] 劉志彤.別墅庭院------小空間大智慧[J].安家,2008,10,第134頁.
[2] 何娟.淺議小庭院設計[J].庭院花事南方農業,2009,2,第3卷第2期,第58頁.
[3] 陳澤民.淺談現代庭院設計[J].園林設計,第18頁.
[4] 董麗.園林花卉應用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5] 宋奎星.居住區園林景觀設計、施工與相應工程管理注意事項[J]. 現代園藝,2011(7).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方盒子以各種形式豎立在城市空間當中,并且建筑物空間環境里的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共同發展,但是人們逐漸意識到鋼筋混凝土已無法表達空間里的全部內容。室內景觀的出現把建筑空間環境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以達到建筑空間環境的生態化和承載文化的內涵,并起著關鍵作用。
1.景觀的設計發展歷程
景觀環境設計的研究范圍極為廣泛,它涵蓋了自然、社會、科學、現代科技、文化、藝術等領域。景觀設計的一般含義“從古至今人類為了適應和改變其生存條件,而有意識地去進行的環境改造活動”,只要是符合此條件范圍之內的環境改造活動,都可以將其稱之為景觀設計。一般認為景觀設計有東方、西方、歐洲三大體系,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以中國為代表,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受其影響較大。東方景觀設計體系主要以自然山水,植物與人工山水,植物與建筑相組合等藝術表現為特色。雖然歐洲國家的景觀設計風格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的景觀布局形式基本相似,即均采用以規劃式景觀布局為主,自然景物配置為輔的藝術表現為特色。
2.景觀設計體現的功能性
2.1使用功能
景觀環境設施的使用功能是所有景觀環境功能構成中的首要方面。景觀環境中的任何一種設施都是以能夠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需求或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存在,否則它將失去自身的價值。
2.2精神功能
景觀設計是一門極為復雜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與自然科學和技術問題相關,還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文化非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們對景觀環境的精神要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需要基礎上的客觀產物,應根據人們在某一處的感情需求、審美能力、文化水平、地域或民族特征等方面去進行分析,使置身景觀環境中的人們能夠充分享受多方面的精神滿足。
2.3美化功能
從景觀設計的美化功能體現來講,應當放到一個重要位置來分析,其中審美客體與審美主體之間所發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轉換的關系,主要是通過意境的表達來給人們美的享受。
2.4安全保護功能
概括地講,景觀環境的保護功能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認識和理解,一方面景觀環境的建設對其周圍的生態進行有目的的保護,另一方面通過景觀環境的設計而避免人們在活動時給周邊環境帶來人為傷害或者周邊環境給人帶來的自然危險。
3.室內景觀的形成概述
當今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綠色空間的不斷減少,使人們渴望在室內空間中能夠設置花草、山石、水體、小品等景觀供賞玩,休息。
正因為有人對室內景觀的向往,所以現在許多大型公共建筑或住宅建筑,把只能在室外見到的山石、水體、花草、樹木引入或借景入室,并且成為一種潮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崇尚。室內景觀我們可以認為是依附于建筑、景觀和室內空間,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及協調的一個概念。室內景觀就是把室外景觀中的自然景物和人造景物直接或借景的手法將其引入室內空間,從而形成室內景園和室內庭院。由此而見,室內景觀有很大的延展性,它可以包括在建筑內部封閉或者敞開的庭院景觀,也可以是雖然不在建筑內部但是與建筑體有著很密切聯系的庭院景觀。筆者論述的是廣義上的室內景觀的概念。
4.中國與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4.1中國室內景觀發展史概括
依據中國古代史料記載,在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盆栽植物來裝飾居住空間的先例,這也成為世界最早的室內植物景觀。在東漢及唐宋時期,用盆栽植物、山石等自然材料來裝飾室內空間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園林文化的發展與影響,許多官商、文人開始把室外的山石、植物等,移入室內空間中,制造出小型的室內景觀并且在當時也成為一種風氣,但是由于當時建筑結構的限制,只能制造出小規模的室內自然景觀。
4.2西方室內景觀發展史概述
西方室內景觀的雛形就是滿足室內觀賞和栽培植物而設置的“溫室”,也可以說,西方室內景觀就是以植物所展開的,從古希臘簡單的室內栽植花卉到古羅馬時期在封閉式的中庭建筑中用植物來裝飾迎賓入口,都是簡單地將植物作為一種室內景觀主要元素,目的就是用于觀賞。文藝復興帶動了西方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人們開始把溫室的技術運用到庭院中,在此時期的庭院規模很大,室內庭院里開始具有溫室一樣的加熱系統,在室內庭院中可以種植瓜果蔬菜,而且可以招待客人,室內庭院在功能上有了很大飛躍。
5.現代景觀文化在室內景觀中的表達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景觀設計師開始探索新的景觀設計方式,在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不斷發展中和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景觀設計開始不斷相互交流、融合。現代派藝術和現代建筑思想開始形成,并且生態與文化的結合,成為現代景觀的主要思想,在這樣新的形式下現代景觀設計手法也不斷運用到室內景觀設計當中,使室內景觀更加具有現代氣息。
6.室內景觀生態原則
當生態學進入景觀設計當中,使景觀設計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并且影響到景觀外形。景觀設計不再保持原有的形式,而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許多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涉及每個設計,無論設計中應用這個原則多還是少,都可以被人們稱為“生態設計”。生態設計在世界領域內被人們所認同,所以在室內景觀設計中應考慮生態設計原則。
7.總結
在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無論是室外景觀還是室內景觀,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以各種形式體現出人們的多種需求,而室內景觀離我們生活更近一步,所以室內景觀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多形式的發展與變化空間,讓我們與自然不再有鋼筋混凝土的隔離,因此,人類回歸自然將是永遠的主題。
參考文獻:
[1]張大為,尚金凱.景觀設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12.
人們對于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所采用的原理主要將人作為根本的出發點,伴隨著人們對于別墅庭院景觀品質要求越來越嚴格,人們的感受會在整個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過程中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會有更加多的設計人員參與到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以及研究工作之中,為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注入新鮮的血液,進而使得人們居住環境越來越優美,人們的居住質量越來越高。下面,筆者就對別墅庭院景觀的設計原理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別墅庭院景觀的主要構成
別墅庭院景觀主要由情感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物質因素這三種主要的因素構成,其中,情感因素主要體現在人們對于別墅庭院景觀實施情感設計,而所謂的情感設計主要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最早提出,情感設計就是指一種借助于特定物質載體,憑借豐富主體所具有的內心體驗,來將主體情感需求作為目標的一種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方式方法。人在進行空間使用的過程中,一直在和空間實施一種情不自禁的情感交流,進而使自身獲得喜怒哀樂等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實施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求將人在別墅庭院空間里面真實的感受作為整個別墅庭院設計的出發點和起點,使情感成為景觀構成的因素,進而把情感這一因素很好的融合到別墅庭院設計過程中每一個設計階段中,使得情感設計能夠成為設計元素布局以及整體設計布局內在的一種邏輯線,營造出一種能夠對人們情感進行調節、承載、引導以及誘發的人們居住生活的環境,進而使人們能夠在別墅庭院的生活充滿快樂和活力,使整個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都能夠成為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別墅庭院景觀構成中的文化因素就是指精神內涵、歷史文脈以及文化意境等等要素,通過物質因素在別墅庭院景觀里面進行表現,主要包括植物文化、園林小品文化以及風水文化這三個方面。而物質因素主要包括庭院景觀設計的設施、植物、水體、建筑物以及道路等等實物體質。
二、別墅庭院景觀的設計原理
(一)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多樣與統一原理
多樣與統一規律已經成為了所有藝術領域里面對構圖進行處理最為本質以及最具概括性的原則,在實施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同樣如此,多樣而且并不統一會使得別墅庭院景觀雜亂無章,但是統一又不多樣則會使別墅庭院景觀設計單調無味。因此,只有將別墅庭院里面各個要素進行合理的組合,才能夠產生一種有序協調的景觀。要想在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過程中達到多樣和統一必須要對別墅庭院自身的風格進行確定,根據風格來對景觀的構成要素以及特點進行分析,實施一些合理性的變化,但是,切忌將不同風格的模式放在一起。劃分道路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多樣與統一的原理,這樣能夠從整體上達到一種統一效果。只有別墅庭院里面小品之間相互補益和相互協調,才能夠做到多樣和統一,才能使其成為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里面的點睛之筆。
(二)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平衡與韻律原理
在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過程中達到構圖平衡能夠使得視覺更加穩定,別墅庭院的構成要素質感、色彩、大小、體積以及高低等等因素都能夠對構圖的平衡感產生影響,在別墅庭院設計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應用到一些重元素,比如說具有強烈色彩的元素、具有粗糙質感的元素以及體積很大的元素等等,這個時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要采取一些比較小、精致以及顏色輕快的小品來進行搭配,這樣能夠起到一種視覺平衡的作用,進而不會使某一個方面顯得突兀。而韻律就是指詩歌里面的節奏以及聲韻,在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中,韻律則是指有變化并且重復的應用植物、臺階、花帶以及柵欄等等,使得質感、體積以及色彩都有重復和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會使別墅庭院景觀設計更加富有生機。
(三)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尺度與比例原理
在別墅庭院景觀設計中的設施以及物品都必須要體現出尺度與比例的原理,比如說亭子的體量、綠籬的高度以及踏步的寬度等等必須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超出了比例,則不適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那么,這些設施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別墅庭院里面的景物之間以及景物內的立體形、平曲形以及線段都存在的一定的比例,適當的比例和尺度能夠幫助設計人員營造出一種輕松、賞心悅目的別墅庭院景觀。
(四)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對比與統一原理
當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過程中具有特殊差異性的景觀相鄰的時候,就會因為之間存在的對比關系使這些景觀看上去更加魅力,因此,對比的本質就是一種形成美的設計手段,在別墅庭院景觀設計過程中,最容易產生對比的設計因素就是色彩的設計,每一種庭院景觀因素都有自身的色彩,想要使得這些色彩既存在對比性又不會顯得雜亂,就要求必須要遵循對比和統一的基本原理。
(五)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效果與表現原理
對于庭園中的構筑物、植物等而言,它們都有其自身的質感。質感的存在常常會給人帶來更為直觀的感受與效果的體驗,并且極為容易的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黃楊小而肉感的葉子給人精致的感覺;榆樹葉子則給人粗糙的感覺。掌握質感的效果與表現是設計技巧之一。過多的質感組合在一起會給人一種煩亂的感覺,而單一的使用同質感景物又會使人覺得呆板無趣。在庭園設計時,可以通過對質感的應用來產生景觀效果,在小空間采取精致設計可使人們產生空間變大的錯覺。同樣,在大空間范圍中配置一些質感粗獷、體量較大的植物會產生近距離的效果。
(六)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協調原理
庭院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對屋內空間進行一定程度的延續,并且使得當室內室外的色彩、風格以及形式都相互協調是,使得室內室外的環境存在一定的整體性,引人入勝。
(1)風格協調,所謂的風格協調即是指的是對于庭院中材質、形式相似或是差距不大的家具進行一定的選擇以及排列,會使得庭院整個產生一定的連續性美感,同時也是人感覺到室內以及室外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空間,具有一定的整體美感。
(2)色彩協調。所謂色彩的協調,這是指的在進行室內實際是,無論或是窗戶、窗簾的顏色與室外的景觀顏色可以形成一定的相互協調性,并使其相互融合以成為一個較為完成的顏色體系,這樣會構建一個和諧靜謐的氣氛,使身處在內的人可以極為放松自己的精神,感覺到一定程度的愉悅感。
結語: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別墅庭院景觀的主要構成,接著又從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多樣與統一原理、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平衡與韻律原理、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尺度與比例原理以及別墅庭院景觀設計的對比與統一原理這四個方面探討了別墅庭院景觀的設計原理。
參考文獻:
1材料與景觀設計
進入20世紀,各個領域間的相互交流與融合逐步加深,景觀設計也從單一的藝術學逐漸進入多領域、多學科交流互動的時代,其中雕塑、繪畫、建筑等學科對其影響最大。這樣的現狀也使得景觀設計的表現手法更加多樣,綜合感受更為多元,其可持續發展勢頭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更為強勁,這也是未來景觀設計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材料加工工藝不斷進步,各種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的表現手法正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通過高水平設計師精心構思和奇思妙想,許多在歷史上曾經與景觀設計無關的材料開始大量進入設計領域。科技與材料的完美融合體現著現代社會材料學與設計學之間相輔相成的促進與互動關系。但我們在今天也要注意到,景觀設計在今日正處于一個全球化共同發展、共同融合的新時期,中國的景觀設計也處在這個大環境之下。今天的景觀材料種類正日趨豐富齊全,我國的景觀設計材料的國際化進程也是必然的。我們今天的設計師處于這么一個時代中,他們的設計思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某些設計師的影響,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干擾,中國傳統設計的許多優秀價值觀在國際化形勢的沖擊以及建筑材料的變化下,開始逐步喪失其設計自主性,民族文化中許多優秀精髓的傳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這也成為了我國的景觀設計在材料國際化、設計理念西方化的進程中所遇到的一大挑戰。
2材料與設計的新時代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各種具有新的性能與表現力的材料被逐漸應用與景觀設計中,是以往的景觀園林設計師所未曾預料到的。今天的景觀園林設計者往往畢業于高等院校,受過專業、嚴格的訓練和學習,在設計領域的藝術感悟和切身體會也比以往的人更加豐富。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材料的選擇更為多樣,設計理念更加豐富,所以他們在此基礎上對景觀的設計創作會更加符合時代要求,也更切合大眾審美標準。在設計理念發生改變的基礎上,新的設計理念會引導設計者運用新材料創作出讓欣賞者耳目一新的視、觸覺感受。即便是按照傳統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師在運用新材料時也不會因為設計手法過時而使作品欠缺藝術生命力。在使用新材料的過程中,設計者要使用好的手法使新材料與設計理念加以融合,作為一種景觀設計中的固定表現手法而存在。在新的時代里,材料和設計的特性明顯的被設計人的風格所左右,其中常被人們所提及的理念之一就是后現代主義建筑。這里我們要提到一個美國的著名建筑師瑪薩•舒瓦茨(MarthaSchwartz),這位思維活躍的建筑師設計了一些在想象力和表現力方面都非常與眾不同的作品,例如在里約購物中心的庭院設計過程中,她就出色的運用了新材料,使設計表現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她把庭院的長條形地段劃分為3段,在前端的坡地上,運用大量碎石鋪地與草地相呼應。在整個庭院的中心點上,坡地下方放置了一個高為12m的巨大鋼制球形體,水池位于庭院的中央,一條條光纖帶將黑色的池底劃分為許多等距的線段,在夜色的掩映中光纖帶會發出美麗的色彩。庭院的后半部,她設計了一大片傾斜于水池上部的休息平臺,人們可以在休息的時候,一邊喝著咖啡飲料,一邊享受身邊水域所帶來的涼爽。瑪薩•舒瓦茨在這一區域大膽運用純色彩進行創作,在對空間進行表達的同時,對地面鋪裝上的圖案進行強烈的空間對比。作品中最有個性的也是最受爭議的設計是遍布在整個庭院中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是一個個青蛙,數量多達300個。它們都是鍍金材質,形態各異,有的棲息在水中,有的在草地上爬著,有的仰望鋼形球體。這些雕塑通過現代材料全新的表現,利用夸張的用色,理性的幾何結構等,形成了極具藝術性和現代工業感的大型景觀設計作品。她的設計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靈活運用很多都為經典。透過對作品概念的關注與強調,舒瓦茨不斷地挑戰著人們固有的設計思維定式。就是在設計者這樣不斷挑戰自我,推陳出新的過程中,現代材料的應用范圍才更加廣闊,景觀設計作品才能體現出更獨特、更有新意的式樣和形態。
作者:沈志野 單位:新鄉學院
縱觀日本的園林文化可以看出,他們在完善自我的基礎上也相應的借鑒了中國園林方面的藝術,再經過洗練加上其所追求的禪宗美學,已經達到了極高的造詣,日本枯山水園林藝術是園林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具備很強的民族特色,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
一、日本枯山水造園藝術的構成元素
枯山水主要是用石塊來當做大山或者島嶼,用白沙當做小溪或者海洋,屬于庭院山水景觀的一種,在禪宗寺廟的應用相對比較廣泛。那些設計者把禪宗美學跟現代園林藝術結合在一起,運用相對抽象的手法,給園林景觀一種枯寂的美,或者說是哀怨的美,帶給人超凡脫俗的感覺。日本的枯山水造園藝術的構成元素有植物、石燈籠、石塔、鋪地、理水、洗手缽以及須彌山石組幾種,下面我們選擇其中幾個來闡述:
1、植物
日本枯山水園林藝術主要是為了營造精密的美感,在中國“枯藤老樹昏鴉”自古就有傷春悲秋的感覺,日本枯山水也是這樣。我們觀察這種園林的植物,可以看出其配置特點,一方面這種園林藝術的植物配置的種類比較少,但是即便是這么少的植物種類也是有很好的層次感,彼此相得益彰,一般的主景植物就一兩種,點綴植物也不多,但是很精細。另一個方面植物的選擇通常是那些常綠植被,基本不會開花,這點能夠突出景觀所強調的永恒的美感,用色彩跟植物葉片來對比,把日本枯山水園林的古樸、美觀、淡雅顯示了出來。事實上,有的枯山水景觀也會選擇那些開花的植物,主要目的是把色彩對比的震撼感凸顯出來,像杜鵑或者紅楓等;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主要景觀是常綠植物,充分利用翠綠、黃綠或者墨綠等同一類色系的區別來展示色彩變化。
2、石燈籠
枯山水園林中的燈籠一般都是用石材制作而成,被擱置在庭院中,起到觀賞作用,也可以起到照明作用。這種元素的雛形是中國佛院中供佛的供燈,這種燈流傳到日本這個國家之后,就被改造到庭院園林設計中,成為獨特的景觀元素之一,象征著無限的光明。
3、鋪地
在日本枯山水園林景觀中,飛石是其特有的創造元素,其中的間距主要是根據人類的普通步伐來進行設計,飛石的具體形狀一起其圓滑程度都會對整個園林的景觀效果產生影響。我們打個比方,在宮廷園林景觀設計中,飛石就會很大,具備比較寬的間距,而茶室景觀中的飛石小巧、纖細,間隔不是特別大。
二、日本枯山水造園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現代景觀設計對日本枯山水園林藝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進行現代景觀設計的時候,要從傳統園林設計中吸取其中的精華,積極融合傳統藝術讓其設計更加符合現代化理念:第一個層面,可以把握日本枯山水園林景觀中的基本布局和傳統原則,用上文所述的白沙與石塊等來象征海洋與高山,讓園林的創設更上一個高度;第二個層面,在具體細節化方面,局部的園林景觀材料運用上可以給大家展示出多樣化的感覺,讓觀者體會到強烈的時代感,更加富有趣味性。第三個層面,結合本國具體實際,把抽象寫意的日本枯山水造園手法跟傳統園林景觀結合,在這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獨居本國特色的新型景觀設計作品。下面我們以幾個具體實例來分析日本枯山水造園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屋頂上的枯山水庭園
這個園林景觀主要呈現在屋頂上,把白沙、石塊以及植被擱置在屋頂之上,這是在傳統園林造詣上的創新發展,代表作是在美國芝加哥市一棟大樓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把沉重的景觀元素搬上高樓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設計者在設計的時候會考慮到場地的荷載量,選擇那些纖維增強混凝土,通過相應的工藝來制作,從而保證這個元素跟其他元素的結合。此外,由于美國的西部冬季氣候比較嚴寒,設計師在植物的根部還進行了巧妙的設置,加上了一些加熱的電纜,這些新的技術讓日本枯山水園林景觀得以應用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2、播摩科學技術中心庭園
這個園林景觀是著名的西方現代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這位大師比較注重極簡主義的體驗,這個中心庭院帶給參觀者的感受就是神秘的超現實主義。整個庭院的地面全部被砂海覆蓋,兩座高山拔地而起,位于庭院中央,分別是石山與苔蘚山。在設計的時候,山體遵循枯山水的設計元素,用的是相對負責的幾何體,在山體的下方用砂石的波紋來環繞,這點也是枯山水的設計體現,兩座山是相對的,中間設置的有古木和石頭。人們徜徉在其中的時候會感受到園林景觀設計的精致,體會到空間藝術在其中的表現。在園林的另一邊設置的還有竹林,網格狀的規格,竹林中有薄薄的霧,所有的設置都是設計師精準尺度的把握,從中表現出日本枯山水景觀那種靜謐的力量,讓人流連忘返。
3、蘇州博物館新館庭園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的時候,還是沿襲了傳統元素,在建筑物的色彩選擇上以當地民居的灰色和白色為主要基調。貝聿銘是新館庭院景觀設計的設計人員,把蘇州園林古典裝飾等逐步簡化,用幾何體為主要形狀,主要是為了表達那種純凈的感覺。在新館庭園的假山、砂石等配置的時候,把中國傳統的江南園林的疊山藝術與枯山水藝術融合。為了表現相對比較清晰的輪廓,創造出剪影的感覺,就在庭院北墻下片山橫展于沙礫之上,這點用明朗的表達方式展示給參觀者的是群山起伏的感覺,在有限的天地空間中展示枯山水效應,但是又比單純的枯山水更加靈動。日本的枯山水元素結合中國傳統園林景觀元素把東方園林的藝術魅力無限放大,取兩國園林景觀藝術的長處,發揮各自的優勢,創造出美輪美奐的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枯山水造園藝術是日本園林景觀的代表,給園林設計賦予了恬淡和純凈的氣氛。在新時期,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可以吸取日本枯山水園林造景的精華,結合本地特色,從而創造出更迎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園林景觀藝術。
參考文獻:
[1]池田二郎.日本造園設計與鑒賞[M].陳吾,譯.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8.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住宅建筑從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居住面積向舒適型、豪華型轉變,中國的房地產也也經歷了數量、質量、品質、健康四個階段的提升。中國人的居住條件正在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居住條件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別墅住宅的發展是反映一種居住文化特色的變化和對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體現一種深層次的居住理想。作為別墅住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設計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
別墅住宅,強調功能齊全、舒適美觀。別墅住宅不僅保證了住戶的私密生活,更是人與自然親密交融的縮影。元代畫家黃公望在其《富春山居圖》它以長卷的形式,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居住境界。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中,別墅景觀與自然資源密不可分,別墅景觀源于自然,自然溶于別墅景觀。現代別墅景觀設計訴求,正是要滿足最求這個既是基本也是上層的要求。
杭州是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居住環境優異,尤其近年來高質量的開發項目的建成,讓我們有幸得以全面了解別墅住宅的變遷。
別墅景觀設計一般包括三個部分:1.公共區及半公共區景觀設計2.半私密區景觀設計3.私密區景觀設計。別墅區公共區景觀包含了用地紅線以外的外部環境資源,小區公共綠地系統以及小區主干道兩側的道路綠化系統,半公共區景觀主要是指進入組團內部的小型組團綠地及組團道路兩側的道路綠化;別墅的半私密空間一般是指別墅主入口區域,即別墅的前庭,這一區域包含了人行入口、車行入口、指示標識等功能以及入口區域的景觀綠化。前庭是住宅正面面向主干道或者組團道路的主通道;別墅區私密區景觀一般是指景觀空間。
1.期別墅景觀設計特點.
杭州早期別墅包括城西的綠城桂花城別墅、南都的林語別墅等城市別墅,之江轉塘板塊的新西湖花園、九溪玫瑰園、云棲蝶谷、西湖高爾夫等別墅,小和山閑林板塊的美達九月庭院、中能浪漫和山、綠城桃花源早期別墅、大華西溪風情早期別墅等,銀湖板塊的秀水山莊、金都富春山居、綠城七里香溪、美達五月香山等別墅,青山湖板塊的錦繡錢塘、青云山居等別墅。
1.1 公共空間狹長單調
早期城市別墅及近郊別墅由于場地本身的景觀資源有限,一方面無法通過借景、對景等手法獲得外部的景觀資源,另一方面場地本身也沒有可利用的景觀資源,一般都人為的設計一些公共景觀.
別墅小區道路及兩側公共綠化帶的寬度一般為9米,甚至更小,有些項目為了滿足私家庭院的單位面積而取消了道路兩側的公共綠化,這使得這部分公共空間呈現一條狹窄且長的綠化帶,規劃設計時由于這個空間相對狹小,一般僅簡單考慮入口的功能。早期項目常見的前庭設計,車庫直接面向道路,車道旁辟人行小路進入住宅,這樣就無法空出更多的區域來營造綠化空間,視覺效果不佳。
1.2 別墅庭院景觀造景手法單一
早期別墅的庭院景觀一般以草坪、綠化為主,庭院的打造需要業主二次建設。這樣的庭院營造方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是近期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打造自己喜愛的庭院空間,但往往由于業主的自過大,導致最后整個小區庭院景觀風格各異,無法統一,同時由于二次建設給物業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1.3 室內外空間不融合
早期別墅的庭院景觀營造著眼更多在建筑風格形體與景觀融合方面,從外面看上去是漂亮、宜人的,達到了“賞心悅目”的需求,但對景觀之外的庭院功能需求,庭院與室內的對景和生活場所相互關系考慮較少。
人們對于景觀效果的盲目追求使景觀設計中的自然元素運用越來越少。過多強調人文景觀,僅考慮視覺上的沖擊,不僅費功費料,還使景觀離自然越來越遠,住戶身在其中的壓力感。
2 近期別墅建筑景觀空間設計特點.
杭州近期別墅開發更多的是遠郊的別墅項目,當然也包括早期近郊的一些別墅大盤的后期項目。遠郊的項目集中于青山湖板塊、良渚板塊、湘湖板塊等,這些項目規模大,自然資源豐富,如青山湖板塊的綠城玫瑰園、錦天麒麟山莊等,良渚板塊的萬科良渚文化村、新湖香格里拉等。近郊的綠城桃花源后期項目、大華西溪風情的后期項目等。
景觀設計也與其他學科一樣,有著系統性、完整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等特點。一些科研設計等相關部門做了許多有關提高建設居住品質、住區環境等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隨著一些國際知名設計公司的進駐,各種西方的建筑思潮進入中國,景觀設計能夠更充分地尊重場地、梳理各種復雜地形條件重視整體設計,更好地與建筑規劃有機結合,使建筑與景觀相互包容、結合組團間隔,避免景觀系統的碎片化。
2.1 公共道路景觀區域的重新規劃
近期別墅小區將建筑前院部分均劃入公共道路系統區域,寬度一般為18米,其范圍擴大了兩倍。公共道路系統區域的不同劃分范圍是近期別墅區別于早期別墅景觀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這放大的空間,一方面可提供充足的沿路景觀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營造空間,有利于統一設計沿路景觀(如通過設計行道樹、步行道等),協調景觀與建筑、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關系,提高別墅小區公共區的系統性、整體性。另一方面市政管線、箱體、井蓋、標識(牌)、入戶道及車行道可與前院景觀統一協調處理,使路面及兩側更為整潔。通過公共道路系統區域,人們可以經過半公共區(組團路)、半私密區(主入口)和私密區(室內或內院),自然的進行空間過渡和轉化。此外,道路公共區屬于社區和公共景觀界面,既不影響業主室內及后院的私密生活,卻又為業主在公共區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可能空間,能滿足人們的私密性和開放性的雙重需求。
另外,這種劃定范圍還可適當減小建筑與道路的間距,增加對土地的利用率,卻又能獲得比以往別墅小區道路更寬闊的景觀區域和更好的景觀效果。
2.2 半私密空間的精致設計
近期別墅規劃設計時放大了的景觀空間,減緩了業主出入庭院時,公共區和私密區空間轉化過快,較為唐突的感覺。這是主人和賓客進入住宅的必經之地,又是讓客人對住宅產生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前庭對住宅本身和道路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修飾作用。
前庭的入口處常常種植種植觀賞性強的喬木、和觀賞花卉,這樣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有的前庭入口處設花架、花棚等作為入口的象征。庭院也可以沒有圍墻,有的用較矮的綠籬界定住宅的邊界,有的設矮墻作為象征性的大門,主要起到裝飾空間的作用。
2.3 私密空間強調人的可參與性
人都有向往自然的天生屬性,這就是為什么許多都市里的人們都崇尚到大自然中度假。人們選擇高檔別墅區,首先是對區域大環境的認同,其次會關心私家庭院的環境,當然也會考慮小區公共界面的環境。
公共區域與私家庭院的分割形成通常有完全私密、半通透、半私密和通透性圍合形式等,改變了以往完全敞開或僅以綠籬相隔的單一形式,增加了圍合形式的種類和多樣性,營造了統一、豐富、有趣的社區(組團)整體居住空間效果。
近期別墅區別于一般別墅或公寓很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庭院生活中人性的自然回歸。我們試圖去設想、去還原人們如何在別墅區生活:除了提供一些相對于公寓而言比較寬敞、明亮的戶內空間外(這在目前一些城市公寓豪宅中也能基本實現),更重要的是強調后院生活——我們試圖提供人們在后院品茶、喝咖啡、看書、發呆、散步、嬉戲、游泳、SPA、燒烤、聚會等時候的不同室外空間,可以說假如天氣、溫度等都是適宜的,人們總是愿意呆在大自然中,除非一些安全、私密的需求使人不得不回到戶內,從這層意義講,戶內空間可以說是戶外庭院空間的延伸,建筑本身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它可以由不同的平面、立面風格所組成,可大可小、可中可西,只是不同“詞匯”而已。
近期別墅的私家庭院兼具景觀和使用功能,在景觀方面改變以往僅在“綠化”層面的景觀營造,加強硬質部分與綠化的結合,追求整體景觀的交融。在使用功能性方面則結合建筑室內布局,增加了泳池、SPA、燒烤臺和硬質輔裝平臺等室外景觀元素,使生活空間從室內延伸至室外。同時,對室內外標高(室內標高外延)、庭院鋪裝與室內鋪裝材料、室內主要空間與庭院對景等關系的協調處理,縮短了住戶與內院的心理距離,使內院成為室內活動的自然延伸部分。
3.別墅景觀空間設計的發展方向
別墅景觀空間設計的發展方向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應重視和體現整體性、生態性、可參與性。
3.1重視環境設計的整體性
現代別墅環境是有機的整體,在景觀設計中不能把各個組成空間割裂成片段,應注重景觀設計的整體性。從整體上確立景觀特色是別墅景觀設計的基礎。這種特色來自于對當地的氣候、環境、自然條件、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尊重與發掘,即從居住區的總體布局形式到建筑實體的造型、風格以及外部的園林環境,追求整體上的協調性和連續性,而這正是人們把握住宅小區景觀環境的整體特征,形成整體環境意象的重要因素。
3.2生態主題的運用
在材料使用上,應盡量少用人工構筑物和硬地,加強軟質景觀的營造,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的設置、材料運用應充分考慮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傾向。
在植物配置上強調多樣性,盡可能使喬灌草復式綠化、平面綠化和立體綠化相結合,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量,通過植物的色彩、氣味、形態及季相的變化,形成優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態效果。 加強垂直界面的綠化設置,如在擋土墻、、圍墻等處選擇攀緣類植物進行垂直綠化,以達到美化和維護生態的目的。使人在其中的活動時,感受四季不同的畫面和情趣,
3.3別墅景觀設計強調環境景觀的可參與性。
可參與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應使每套住房都能獲得良好的景觀環境效果,首先要強調居住區環境資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規劃時應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人工景觀,讓所有的住戶能均勻享受這些優美環境;其次要強化庭院空間的圍合度、保證安全安靜的私密空間;設置人能參與的趣味性的景觀小品,讓人與景更好的融合從而創造溫馨、融洽的居家環境。
住宅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因此住宅建筑風格也是精致而現實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別墅景觀空間設計只要考慮到社區空間的體驗,照顧到居住空間舒適度的最大化和建筑形象感官的最優化,就可以營造出高品質的整體環境,于精致和均衡中達到一種溫馨而雅致的生活情趣。
參考文獻
[1]《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與營造》 中國城市出版社
[2]《植物造景》 蘇雪痕 中國林業出版社
[3]《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第19期
[4]《景觀規劃牛皮書》 住宅篇 中國林業出版社
[5] 景觀設計 37期 別墅景觀專題2010年1月
[6] 時代樓盤 57期 住宅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