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構造格局 江南過渡帶 基底拼合 南北對峙帶
摘要:長江中下游成礦帶作為我國重要的成礦帶之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區域地質研究歷史悠久,成果豐碩。本文重點論述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構造格局和復合構造系統,探討了董嶺/埤城式基底與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時代,提出了南北對峙帶的概念,明確了江南過渡帶的內涵。主要認識有:(1)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平面構造格局為"一弧一線夾兩喇叭"的形態;(2)董嶺/埤城式基底與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時代介于Z1與Z2之間;(3)南北對峙帶是"綱",控制了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的構造格局;(4)剪切階段是"眼",區域上由"壓扭"向"張扭"的轉換過程中成巖成礦大爆發;(5)江南過渡帶的南半部早期屬于江南隆起,在印支期與下揚子地區一并發生褶皺,褶皺特征類似下揚子坳陷南緣而與江南隆起腹地不同,故劃到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構造單元中。
巖石學報雜志要求:
{1}資助課題的基金項目及編號(編號寫在網括號內),通訊作者姓名、辦公電話號碼及Email地址,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學位、職稱、職務、辦公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等。
{2}來稿務必內容新穎,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文字精練,無保密內容。
{3}文中圖、表請順序標號,且應有名稱;若系采用于其他資料,請注明資料來源。
{4}注釋:應與參考文獻予以區別,格式為作者名:《文章或書名》,載《期刊名》年份期數卷數,出版社,頁數。
{5}引文超過150 字換行另起;上下各空一行;第一行縮進4 格,以下各行縮進2 格。夾注置于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引詩超過8 行換行另起,規則同上。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