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美女,欧美一性一交

審計學相關知識模板(10篇)

時間:2023-11-06 10:49: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審計學相關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0引言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穩定的基本保證,各高校都在強調安全重于一切。從這幾年高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來看,事故多因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產生矛盾和心理疾病問題困擾而做出不計后果的過激行為,造成各種傷害。這種安全是高校最關注的。但最為一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關注的安全不僅僅局限在這里。結合我自己大學所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知識,以及自己在高校做學生管理工作八年里看到的因學生飲食不健康給他們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行了一些歸納整理并進行分析討論,希望能在學生管理及教學中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借鑒。

1.影響人體健康的七大營養素

談飲食健康,我們就必須知道影響人體健康的七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其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供能三大營養素,除膳食纖維外,其余六大營養素都參與人體組織的構成,膳食纖維有它自己獨特的作用,總之這六大營養素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作用各異,且缺一不可,危害在長時間的營養不均衡中會慢慢體現,而這些營養素分布廣泛,主要來源于我們所吃的主食米面、粗糧、肉蛋奶、豆類、水產品、水果、蔬菜等食物,所以我們要做到合理配膳,健康飲食,保持飲食的各方面平衡。

2.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

2.1不吃早餐,午餐隨意,晚上加餐

科學證實,早餐要吃豐富,要包含主食、奶蛋類、肉類和蔬菜水果,提供豐富的營養;午餐要吃飽,提供活動所需能量;晚餐要吃少七八成飽即可,給臟器一個休息的機會,一般比例為3:4:3。而我們很多學生,因為懶惰,在跑完早操后不是緊跟著洗漱吃早點準備上課,卻是還要睡個回籠覺,結果到快上課的時間了匆忙起來,簡單收拾一下就去上課,根本顧不上吃早餐,餓著肚子聽課,伴隨著肚子的打鼓聲,精力怎能集中?中午由于大家同時下課,大股人流涌入餐廳,擁擠下不想排隊等待或看著飯菜不合口便不想吃了,隨便商店買點東西湊合著一吃;到晚上,年輕的學生們,因活動量大,消耗快,有的同學還喜歡熬夜上網,難免會餓,所以都早早備下了加餐的零食,養成吃夜宵的習慣,讓臟器不得消停。

2.2喜歡吃辣、甜、咸食物

辣、甜這一類食物多是女生的鐘愛。偏辣食物能夠去濕驅寒,適合潮濕寒冷的地方多食,我們北方地區夏季干燥炎熱,冬季干燥寒冷,而我們的學生,尤其女生不管冬夏鐘愛于辣味,感覺夠刺激,所以經常吃或天天吃很辣的食物,比如:麻辣燙和拌了很多辣椒面的涼皮;至于甜味食物,學生中多以含糖高的零食為主,吃多了會影響食欲,發胖,乃至產生疾病;吃咸太多,不按時補水會使體內細胞、血液缺水,給自己帶來不適,血液黏度增大久之則易給將來的身體埋下病根。

2.3喜歡吃垃圾食品

所謂垃圾食品指沒有營養價值的食品,吃多了還會產生一些不良的結果,如一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腌漬食品,它們都含有防腐劑、色素等添加劑,有些還含有大量油脂、糖類,甚至還含有致癌物質,如蜜餞類食物腌制過程中會產生亞硝胺類致癌物質,有些腌制食物生產中還進行了化學漂白,這類食物吃多了會產生毒素積存,對身體有害。

2.4喜歡吃燒烤

燒烤固然美味,但炭火燒烤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化學變化,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3,4_苯并芘,再者食物加工過程中質量安全控制也不好,吃多了會對身體有害。

2.5喜歡冷熱同食

年輕人不注意保護自己,只求一時的爽快,運動正熱烈,猛猛灌下去一瓶冰鎮的礦泉水,才叫舒服;不管冬夏冰棍雪糕男女喜愛至極,這樣的飲食當時感覺美妙痛快,豈不知已給自己的身體埋下禍患,尤其是胃,所以我們的學生有胃病的人很多,這是引起胃病的一個方面,不合適的飲食習慣所造成。

2.6喜歡喝飲料

我們說一個人一般情況下一天要補充2500ml水,體力勞動或出汗較多的人,補水更多,而最好的水源是白開水,既保證了質量又易于被吸收,還物美價廉。但我們的學生偏偏不中愛它,喜愛的是各類飲料,因為它有不僅有味道有色澤、美觀還能或多或少的體現自己的身份。豈不知這些飲料雖說添加了各種營養但它也添加了色素、甜味素、防腐劑等添加劑,還有就是像果汁一類的飲料生產它們的原料如何不敢想象,所以這類飲料喝多了終究無益。

3. 大學生中這些不良飲食習慣產生的影響

這些不良習慣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給自己的身體埋下危險,營養的不足或不全面會導致學生生長發育不正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又會給學生帶來一些潛在的疾病。放在教學上,則早餐不吃,學生能量跟不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知識獲取效果差;經常性的不健康飲食還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疾病,稍不注意就會是疾病發作,請假休息或看病就醫,耽誤上課,如若請假時間較長則會因落下課程太多,加之不注意及時補習而導致跟不上學習進程,嚴重的因聽不懂而厭學最終放棄學習。如若出現掛科,還會影響獎助學金、評先評優等利益榮譽的損失,至于藥費的花銷必不可少,父母的煩憂更是盡在眼前,這些精神損失不可小覷。

4. 健康發展怎樣改善不良飲食現象

4.1教師家長的長期正確引導教育

三字經中有“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也就是說人的習性習慣開始時都是一樣的,是好的。之所以變化是在后天環境影響和不良教育下改變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學生的思想認識教育,即教他怎樣的飲食是正確的,不健康飲食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最好引用一些數據和案例進行說明,只有學生自己在意識里認識清楚了,才有親自動手改正的行為發生,且這種行為也會持久。

4.2改善學校餐廳飲食環境

就學校而言,只是學生思想上有所認識是不夠的,因為他們身處一個公共的大環境,環境仍然會對學生行為有影響,所以我們首先要改變學生就餐環境,讓學生覺得寬敞舒服,來了就是為了舒心的吃飯;其次菜品要多樣豐富,適合不同地方學生的口味,咸甜辣適中,或按需加工,要經常性的變化菜品,有新鮮感;再次就是服務態度要好,領導師生一個樣;最后就是要保證飯菜質量和安全,體現在應按需打飯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采購食材、加工過程、加工環境的制度化保障。

4.3 配備飲食營養專家進行合理膳食指導

在大型的公共餐飲場所,都應該設置膳食營養專家進行指導配膳,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食譜,并且制定相應的制度進行監督管理,通過指導觀察和不定期開展的營養跟蹤反饋來進行調查研究并調整膳食搭配來改善人們飲食營養不足或過剩,達到健康人生。特別是在學校里,學生還處于生長階段且學習、運動需要大量能量支持,要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和飲食制度,在學校的管理體系中是不完善的。

4.4 加強飲食營養宣傳教育

學校里應加強飲食營養課程的教育,不論是開授專業課程還是選修課程,哪怕幾場飲食營養安全視頻宣傳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人類祖先從猿人直立行走自己覓食生冷食物到用火加工食物,進而推演到古代、近代、現代社會飲食發展的巨大變化;要讓學生知道人體發育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他們的作用及他們的存在,我們要吃什么怎么吃;要讓學生知道不健康飲食造成的營養素缺乏和過剩給身體帶來的危害,我們怎么去預防等等,這些都應該面對學生宣傳下去,讓學生在頭腦里形成健康飲食的概念。

5.結語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之根本。我們如若不能很好的掌控吃,沒有一個健康的規劃,就不會有健康的生活。在這個繁華浮躁奢靡享受的社會里,年輕人失去了很多,他們體會不到辛勞付出后收獲的喜悅,他們只會用懶惰去啃食父輩們的積累,去無所謂的享受不勞而獲的美妙。年輕人因為沒有了目標和規劃,因為懶惰成性,缺少了運動鍛煉,那種放任的胡吃亂喝成了年輕人養成的不健康飲食習慣。人生還很長,要做的事還很多,沒有健壯的身體,抖擻的精神,怎么完成精彩的人生?所以培養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注重個人的全面發展勢在必行,拋棄那些不利的影響,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行動起來,去做一個健康的人。

參考文獻:

[1]董維杰.大學生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M]M.濟南:齊魯書社,2006

[2]楊金土.我國高職教育形式淺談[J]J.中國職業教育,2004(5):25-26.

篇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274-02

審計學課程專業性和實踐性強,與會計、法律、統計等相關知識聯系密切,需要理論指導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審計學課程內容條塊分割,概念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審計課程抽象、深奧,不易理解,從事審計教學的教師也感到難以將審計學課程講得深入淺出。通過改革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和掌握審計知識。該項研究提出了基于審計學課程體系整合、審計案例教學和審計綜合模擬實驗的三維整合審計學教學模式。

一、審計學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1.課程設置重復,缺乏邏輯性。審計學課程設置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部分章節內容重復。有的學校根據審計主體性質不同設置課程,如內部審計、外部審計和鑒證審計等;有的學校根據特殊行業不同設置課程,如內部控制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等。這些課程之間和章節內容也存在重疊現象,課程內容條塊分割,各章節前后沒有連貫的邏輯關系。若教師在教學時不考慮課程間的聯系與滲透,盲目地為課時而講授,則會出現教學內容重復、審計知識不系統等問題。為此,應科學設置課程,選擇合適的教材因材施教,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進行有機結合起,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審計知識。

2.教學內容多,缺乏內在銜接性。審計學教學分理論和實務兩部分,其中理論部分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理論性不強或拓展性知識;實務部分以審計實務的四個循環和貨幣資金審計為主線,審計終結階段出具審計報告,部分院校增加了驗資和經濟效益審計等內容。審計學教學內容多,實務部分與理論部分缺乏銜接性,使學生學習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脫離。如何進行理論知識與實務部分銜接,尤為重要。例如,在購貨與付款循環的實務部分講解時,應與審計方法中的存貨監盤有機結合,并輔之審計工作底稿,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

3.審計理論和術語晦澀,缺乏明晰性。審計理論內容會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與乏味,有些理論術語晦澀,如日期截止目標、機械性準確、重要性、合理保證和認定等。單純從字面看,這些術語很生僻,加之其定義或含義多數是從英文的復合句中翻譯過來的,其語言表達和邏輯關系不通俗。因此需要教師在講授時,應結合案例等方式深入淺出地揭示其真實含義。

4.審計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參與意識和主動性。加之對審計學的內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方法猶如紙上談兵,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實物、錄音、圖片、教學軟件等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設備,使教學形象直觀,并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5.審計理論與實踐脫節,缺乏操作性。審計學偏重于實踐,但目前教學過程中純理論講解較多,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維模式呆板與審計實務判斷靈活性相背離。由于審計原始資料的隱密性,致使實踐教學資料缺乏,對審計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認識上。部分學校試圖從案例教學入手,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但僅依靠案例教學,還不足以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教學過程中缺少與實務接軌的模擬實驗和模擬工作底稿,以及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實務。

二、構建基于三維整合的審計學教學模式

為改變現行審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審計教學經驗,提出一種新的審計教學方案——三維整合審計教學模式,即從課程體系整合、審計案例教學和審計模擬綜合實驗三個層面,改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

1.審計學課程體系整合。整合審計學課程內容,將審計理論運用于審計工作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審計學課程體系整合過程中,應力求精簡與實用,注意各相關專業課程之間的安排搭配,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技能。(1)審計學課程內容包括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方面。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地選擇和應用審計實務中審查技術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使學生學到系統、實用的知識。例如,在銷售與收款業務循環審計實務的學習中,與審計基本理論中的函證法緊密結合,使學生深入理解函證審計方法與技術。(2)相關專業課程的結合,注重專業課程之間的綜合,讓學生從審計的角度將財務管理、統計和稅法等相關知識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取的相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3)對其他專業相關知識的融合,注重學科之間的結合,在獲取知識、重組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多維思維方式,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審計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4)將會計錯弊表現形式及其審查技巧作為補充。如在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主營業務收入審計中的主要風險領域進行錯弊的歸結,結合主營業務收入的各種錯弊表現形式,進行審計技巧的講解和分析。適當補充財務報表主要項目的會計錯弊表現形式及審查技巧,從實戰角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審計課程的全方位整合。

2.審計案例教學。運用審計案例教學,以審計案例的情節為線索,使學生進入審計工作的“現場”,即由理論講述向審計案例的剖析與理論描述相結合轉變。通過案例教學,傳授審計相關知識。審計案例教學法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審計案例教學形式包括三種:(1)審計實務案例。該種案例大多以審計的業務內容為主,具體的業務調整居多;(2)審計典型案例。以國內外典型審計案例為主,將審計理論融于審計案例之中,通過審計案例的講授、分析與討論,對審計知識進行深入剖析;(3)理論教學與典型案例相結合。結合審計理論講解來分析案例,再進行審計案例的相關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開設審計理論課之后單獨開設審計案例研究課程,側重點略有不同,《審計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選取典型的審計案例或業務案例,分課堂教師引導案例、課堂學生討論案例和課后學生分析案例。教師應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質的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某一案例或專題進行深入思考,拓寬思路,讓學生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教師可讓學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設計的案例討論中,通過學生運用審計學基本理論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審計模擬綜合實驗。審計模擬綜合實驗能增強審計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盡量避免知識的交叉和重復。審計模擬實驗的形式很多,可通過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校內模擬仿真實習、計算機審計模擬實驗和校外實習基地培訓等形式完成。(1)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針對理論教學的講授內容,將審計知識分為若干個項目,準備審計專用的各種工作底稿和材料,與學生共同建立審計模擬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針對性地選取某個項目進行實際操作。例如,理論教學中進行現金監盤審計時,可選擇貨幣資金審計項目的專項資料,在工作室里與學生共同填寫現金盤點表,完成現金審計的全部審計資料,提高學生對貨幣資金審計的能力。(2)校內模擬仿真實習。為突出直觀教學,進行校內審計模擬仿真實習。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財務報表審計為主線,使用賬、證、表等實務會計資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設置工作崗位,進行情境操作,真實再現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過程,包括接受審計委托、制訂審計計劃、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和出具審計報告等。各小組在模擬實習中演示、說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等,由教師根據評分標準確定考核成績。實習結束學生須提交審計報告和一套完整的審計工作底稿。(3)計算機審計模擬實驗。該實驗需要在審計軟件的支持下進行,審計軟件會事先準備一套仿真模擬電算化會計核算資料,按照審計軟件的操作步驟,學生進行計算機模擬審計業務的全部流程,其內容與手工模擬仿真實習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有業務需要的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聯系,建立實訓、實習基地,讓學生輪流深入企業進行審計工作。建議學校注冊成立一個會計師事務所,解決部分學生的實習問題,教師可對整個實習過程進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導。由于學生的實習審計的分工不同,實習成績可通過知識應用能力、個人修養、動態的考核和實習報告等決定,其中知識應用能力包括綜合能力、實習完成情況、審計小組會議表現情況等,分值占50%;個人修養包括出勤率、師生交流互動、精神面貌、言語方式、行為禮貌等,分值占30%;動態考核方式可通過口試、社會調查、論文、報告、設計規劃等完成,分值占20%。

參考文獻:

[1] 陳風霞.高等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96-98.

[2] 倪敏,黃芳.審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2009,(7):53-55.

[3] 徐紹祥,王麗.基于會計教育目標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84-87.

篇3

[中圖分類號] R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4-141-0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stimate of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the elderly cardiovascular events

RUAN Weijie1 ZHAO Shiteng2 SUN Shaoping1

1.Department of Medicine,Dongguan Tangxia Hospital,Dongguan 523721,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Dongguan Tangxia Hospital,Dongguan 5237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and urinary protein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subjec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a total of 270 cases for this retrospective prognostic study were drawn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for routine checkup in Tangxi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Based on eGFR,research ob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decreased renal function group [eGFR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ged;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Proteinuria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CKD)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分析顯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和蛋白尿是心血管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而老年人是發生CKD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人群,因此,探討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及尿蛋白與老年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可為臨床提供有益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塘廈醫院進行健康查體并長期固定在我院就診和進行體格檢查;(3)臨床資料

表2 心血管事件獨立危險因素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相關因素 β Wald SE RR值(95%CI) P

年齡 0.012 0.043 0.018 1.000(0.962~1.088) >0.05

性別 0.514 2.212 0.354 1.876(0.853~3.984) >0.05

eGFR -0.033 7.255 0.008 0.911(0.612~0.956)

蛋白尿陽性 0.773 5.787 0.311 2.109(1.635~3.378)

完整;(4)獲至少3年臨床隨訪。排除標準:(1)急性心腦血管疾病;(2)嚴重消耗性疾病;(3)泌尿系感染;(4)急性腎功能不全;(5)已經開始腎臟替代治療的慢不全患者。共納入270例患者,男165例,女105例,經過檢測,腎功能正常者有176例,腎功能下降者94例;尿蛋白陰性241例,尿蛋白陽性者有29例。年齡60~85歲,平均(65.3±5.0)歲。

1.2 方法

研究對象均于抽血前空腹12h,血生化指標采用日本日立公司717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其中血肌酐的測定方法為堿性苦味酸法。尿常規的檢測采用德國拜耳公司的Clinitek 500尿液分析儀。eGFR以中國eGFR課題協作組改良的簡化MDRD公式估算[2],即eGFR[mL/(min?1.73m2)]=175×血清肌酐(mg/dL)-1.234×年齡(歲)-0.179(女性×0.79)。

腎功能下降指eGFR

1.3 隨訪

通過查閱每年的查體記錄、門診就診記錄、住院記錄和死亡記錄進行隨訪。對于發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以發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時間為最后隨訪時間;對于未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死亡患者,以死亡的時間為最后隨訪時間;其余患者隨訪至2012年12月31日。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eGFR及蛋白尿與心血管病事件的關聯采用Cox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 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情況分析

平均隨訪(37.0±4.1)個月,隨訪期間發生心血管事件51例,其中非致死性卒中19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2例,心血管性死亡10例。腎功能正常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腎功能下降組[10.2%(18/176)vs 35.1%(33/94),x2=9.53,P

表1 兩組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情況

組別 n 心血管事件[n(%)] x2 P

腎功能下降組 94 33(35.1) 9.53

腎功能正常組 176 18(10.2)

尿蛋白陰性組 241 37(15.4) 4.36

尿蛋白陽性組 29 14(48.3)

2.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Cox回歸分析(表2)表明,尿蛋白陽性、eGFR水平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P均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當今研究的熱點,對其進行研究能夠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目前認為腎小球濾過率是心血管疾病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在評價整體心血管風險中起到決定性作用,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已明確指出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全球CKD發病呈上升趨勢,成年人發病率約10%。在本研究人群中,腎功能下降患者占36.8%,尿蛋白陽性患者占10.3%,腎功能下降或尿蛋白陽性患者占41.8%。目前已知腎小球濾過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4-5]。國外研究顯示健康人群。腎小球濾過率與年齡呈顯著負相關,60歲以上的健康成人腎小球濾過率較50歲以下者下降20%~30%[6],男性人群的腎小球濾過率在20~50歲之間顯著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8.7mL/(min?1.73m2),而這一現象未出現在女性人群[7]。而老年人是發生CKD和心血管事件的主要人群,因此,探討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及尿蛋白與老年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可為臨床提供有益參考。

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增加,是其主要并發癥及死因[8-9]。Clase等[10]研究指出,較低的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和較高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與主要心血管復合終點相關例如,對eGFR

本研究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顯示,eGFR和蛋白尿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是獨立的,提示這兩個指標可能反映不同的病理生理機制。eGFR下降可導致體內代謝異常,有毒代謝產物清除減少,常處于慢性炎癥狀態,從而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蛋白尿是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的標志,反映體內血管內皮系統和凝血功能異常,與心血管事件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蛋白尿和eGFR下降也是長期或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標志。Bello等[12]報道,對于相同eGFR水平患者,當存在較高水平蛋白尿時,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因此,對老年人應同時關注eGFR和蛋白尿,從而提高風險評估水平。

綜上所述,老年人群的eGFR下降和蛋白尿的比例較高,因此對于此類人群應同時關注eGFR及尿蛋白檢測并提早干預,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

[參考文獻]

[1] Van der Velde M,Matsushita K,Coresh J,et al.Lower estimated glomerolar filtration rate and higher albuminuria are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high-risk population cohorts[J].Kidney Int,2011,79(11):1341-1352.

[2] 全國eGFR課題協作組.MDRD方程在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評估[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6,22(6):589-595.

[3] Mancia G,De Backer G,Dominiczak A,et al.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07,28(12):1462-1536.

[4] Zhou XJ,Rakheja D,Yu X,et a1.The aging kidney[J].Kidney Int,2008,74(6):710-720.

[5] Zhou XJ,Saxena R,Liu Z,et a1.Renal senescence in 2008:progress and challenges[J].Int Urol Nephrol,2008,40(3):823-839.

[6] Hoang K,Tan JC,Derby G,et al.Determinants of glomerular hypofiltration in aging humans[J].Kidney Int,2003,64(11):1417-1424.

[7] Berg LB.Differences in decline in GFR with ag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Reference data on clearances of insulin and PAH in potential kidney donor[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6,21(9):2577-2582.

[8] Wrisht J,Hutchison A.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9,5(7):713-722.

[9] 陳衛東.慢性腎臟病心血管并發癥及相關危險因素[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4-5.

[10] Clase CM,Gao P,Tobe SW,et al.Estimated glomerular fi ltration rate and albuminuria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a cohort study[J].Ann Intern Med,2011,154(5):310-318.

篇4

審計學作為會計學科中的核心專業課程,不僅是會計學科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體系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審計學卻是人們普遍認為既難教也難學的一門課程。如何通過改進教學方式來促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和掌握審計學,筆者從審計學教學案例設計及其運用入手,系統地思考和研究這一問題。

一、審計學案例教學勢在必行

審計學的以下特點,內在要求審計學教學中要大量運用案例教學來幫助老師講授專業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審計學科的知識體系。

(一)審計學內容多,審計術語、理論晦澀,容易出現理解偏差

對于本科生來講,審計學中的一些概念如重要性、合理保證、認定等單從字面上看都有一些生僻,再加上其定義或含義多數是從英文的復合句中翻譯過來的,其語言表達和邏輯關系很拗口。為了使學生對這些重要但難以理解的術語、理論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并且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需要設計適當的案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淺顯易懂地揭示這些概念和理論的真正含義。

(二)審計學內容多是說理性的,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傳統的審計學教材內容枯燥,多是說理性的,整篇都在介紹審計準則條文、審計程序等,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審計學緊扣審計準則,審計準則的不斷變化引發審計理論更新快

從1991年到2004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先后分6批制定了獨立審計準則,共計48個項目。2006年2月15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了22項準則,并對26項準則進行了修訂。隨著審計準則的變化,審計理論更新快,對于準則變化前后以及審計理論沿革的脈絡,學生不了解變化背后的故事和事實時,就無法理解其變化,也就無法清晰地掌握審計理論的發展。

(四)審計學本身具備較強的實務性和操作性

審計學本身屬于實務性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如何開展審計,如何執行審計業務,如何撰寫審計報告等。這些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實務,需要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運作一遍,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二、審計學案例教學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挑戰

傳統的審計學教學方式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其邏輯起點是老師較正式地闡明概念、理論和程序,輔之以提問和例題講解、習題演練等傳遞具體知識、原理和方法,其特點是: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務操作;重老師講解,輕學生互動;重死記硬背的考試,輕綜合能力培養。

而審計學的案例教學方式從歸納的角度展開某一專題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扮演更為積極主動而非被動的角色,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案例討論中,通過學生主動運用審計學基本理論和理念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審計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和效果。

審計學案例教學方式從以下幾個方面沖擊著傳統的教學方式。

(一)培養有效的思維方式

為培養學生發散型、創新性的辯證思維方式,審計學案例教學看中的不僅僅是學生受到什么訓練,學到多少知識,而是通過學生參與案例討論來鍛煉學生隨著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思維和行動的方式和過程,提升學生發散型、創新性的辯證思維能力。

(二)強調個性化學習

審計學的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對其面對的現實要給出個人的解釋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個人知識背景和認知基礎上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

(三)強化深刻理解知識

審計學案例教學是基于經驗和現實世界而展開的,容易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因此學生不僅較容易接受,也容易引起共鳴或警惕,這樣,學生一旦通過案例分析而掌握了相關知識,就比來自聽課和閱讀得到的知識更加牢固。

(四)鍛煉溝通能力

審計學案例教學中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聆聽、爭辯和與人打交道的技巧,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

(五)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審計學的案例背景材料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行業千變萬化的真實情況,不僅開拓學生的視野,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科學設計審計學教學案例

(一)審計學教學案例設計的局限性

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審計學案例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審計學教學案例的設計存在以下局限性,導致長期以來審計學案例教學并不很成功。

1.審計學內容多,導致一旦安排案例討論,審計課時緊張,案例討論與系統審計知識的傳授在時間安排上必然產生沖突。

2.審計學知識點瑣碎,而一些案例往往是綜合性的,難以對應地運用在相關的審計知識講授當中。

3.審計案例的綜合性不僅表現在一個案例可能與不同的審計理論和觀念對應,也體現在審計案例往往與企業的內部控制、會計處理等結合在一起,分析審計案例必須首先分析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完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這需要學生相應的系統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對學生會計、管理等學科知識體系掌握要求水平較高,當學生缺乏相應知識的儲備時,審計學教學案例討論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審計學案例教學的目的

為了避免和克服這些問題,在設計審計學教學案例時,必須明確審計學案例教學的目的。

1.給審計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生動、逼真的情景或令人回味的歷史事件穿插到審計學課堂教學中,會促使學生從晦澀難懂的審計學概念中走出來,饒有興趣地探究審計學概念和理論背后的故事和事件,增進學生的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2.通過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審計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并使之升華。與審計學知識點結合緊密的案例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感知案例過程和事件,引起學生對審計學產生共鳴,而且可以激發不斷探究審計學相關知識背后的邏輯與哲理,提升學生對審計概念和理論的思考,并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和記憶。

3.使知識系統化、感性化,促使學生知識轉化為能力。綜合性的案例分析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一個案例分析中歸納總結所學的眾多知識點和理論,也使學習能夠互動起來,運用自身對知識掌握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使審計學知識系統化、感性化,真正實踐一下知識如何轉為能力。

4.教書育人。審計學的案例大多數涉及到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生活的各種活動,尤其是涉及到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通過案例討論和分析,教師可以把真、善、美的為人之道以及獨立、客觀、誠信的職業道德貫徹到每個學生頭腦中,不僅是他們接受到審計相關知識,也使他們悟出做人和作為一個審計專業人士的基本素質和道理。

(三)審計學案例的設計

按照以上目標,在設計審計學案例時精心做出如下安排。

1.課前設計短小、趣味性強的案例。在教師講授審計理論之前,先舉幾個短小、趣味性強、有代表性的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這時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別有名或特別典型,但要一事一議,能和將要講解的內容緊密結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2.課中設計實用性強的案例,并且要具有針對性。這時運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綜合性的,但應注重知識的運用,注重某一些具體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注重案例與所學理論的相關性。這時案例的主要作用要能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并且能引發他們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包括審計準則的內容、審計方法的應用,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熟練掌握。

3.課后設計大型的、典型的案例,要具備綜合性、深刻性。這種案例不僅涉及到眾多的審計知識點,也涉及到會計、稅務、事務所管理、法律和政策等諸多方面,這種案例運用的主要作用不僅要老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加以系統和理順,進而提升到審計學科整體的層面上綜合認識問題,而且在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運用這些原則,在審計學教學案例設計方面的構想如表1所示。

四、合理運用審計案例組織教學活動

在審計學案例教學中,審計案例設計是關鍵環節,但如何在審計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案例分析,提高教學質量,這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協同用心實踐的一件事情。

(一)融合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科學安排審計案例教學內容和進度

本科教學具有其固有的規律,學生在規定的審計學課時內要系統、全面掌握審計學科的知識體系,這需要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融合起來,科學安排審計案例教學內容和進度。首先,教師要重點突出,清晰傳授審計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縮短“填鴨式”灌輸講解時間,騰出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精心選擇與之相配的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和分析,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印象,也能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操作的能力。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在案例討論中要善于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并領悟新知識的具體運用,每一個案例討論后老師都要總結評析,以便把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二)明確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教師導演和學生主演的創造性

在審計學案例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其主要任務是選擇設計適當的案例,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氛圍,負責引導、記錄、組織學生討論;而學生是主演,要主動參與討論、分析和思考。

1.教師要熟練和深化理解案例。審計學的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充分準備,由于每個案例設計教學目標不同、案例涉及的內容不同,人們對案例的感受也不同,只有教師熟悉并深化理解案例本身,才能引導和掌控學生進行案例分析,達到教學目標,也才能通過學生們活躍的思想來豐富和完善案例。

2.教師在組織審計學案例教學中,要運用教學心理學的方式來巧妙地消除學生對案例望而生畏的情緒,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要注意防止學生敷衍應付,激發學生學習創造、創造學習的積極性。

3.安排好學生對案例討論預備知識的準備。每次案例討論涉及到的會計、內部控制、政策等知識,需要老師指導學生事先主動收集資料、復習和熟悉與案例相關的知識和理論,減少案例討論中的“跑題”或無法實現預期的案例教學目的。

4.引導學生大膽“設疑提問――探究分析――發現問題”,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案例教學課堂控制能力,深化教學主題

根據審計學教學內容和課時的安排,審計學案例教學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利用網站和教學輔助平臺,要求學生到網站和教學輔助平臺上把案例下載下來,分組在課余時間討論,并制作ppt,推舉一名演講者在課堂上把案例小組談論的情況以及分析過程和結果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對此案例可以向演講小組提問并與之討論,最后老師點評;二是課堂上教師把選擇好的案例呈現出來,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與分析,然后要求持不同觀點的進行課堂辯論,以此讓學生進一步明晰其中的道理和所反映的審計知識和理論;三是讓學生課堂上先閱讀案例,然后選擇不同學生扮演案例中的某一角色,模擬演示案例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和采取的行為,讓其他學生結合所學審計理論和知識進行評析。

在組織審計學案例教學中,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教師要注意掌控案例討論的方向和進度,力爭做到案例討論中學生“聽、看、寫、想、笑”的有機結合,使得案例討論不面面俱到、不跑題、不鉆“牛角尖”,制造一個氛圍,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快樂地學習。

【參考文獻】

[1] 劉華.審計治理與案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04).

[2] 劉淑芬.對審計實踐教學得思考[J].會計之友,2007(02).

[3] 羅洪霞.設疑探究、鞏固延伸――審計案例研究引探教學模式[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01).

篇5

1.課程內容理論性強,學生難以理解,缺乏學習興趣。目前的審計學教程主要包括三大塊內容:一是審計基礎理論,包括概述、審計準則與審計標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審計目標與審計計劃;二是審計方法,主要有審計程序和審計抽樣、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內部控制及測試等內容;第三部分是審計實務技能,主要包涵各業務模塊的審計實務。從教材的編排可以看出,審計課程教材的很大篇幅是對基本理論知識及方法的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審計課程是先對審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去處理相關業務的審計工作,而且在業務審計的過程中,要運用到前面學過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而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對以前知識點的掌握也不夠,學生在學習審計課程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故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更加不愿意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知識點。且鑒于高職學生的學生文化素質不高,喜歡操作性強的學科的事實,對于理論性強、且在對業務的審計過程中還需要職業判斷能力的審計學課程更是缺乏學習興趣。

2.教師缺乏實踐經驗,不能設計出好的實踐教學,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全面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有高技能的教師,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職教師是碩士、本科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實踐經驗缺乏,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駕馭審計課程,對于知識點的講解流于表面,不能系統性的開始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到審計終結進行課程的講授,且在審計過程中每個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也不一樣,對于同樣的業務根據自身經驗的不同,不同的審計人員對于相關審計證據的收集也不一樣,而教師由于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實踐教學也只是對案例的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達不到提高學生審計實踐能力的目的。

3.校內外模擬實訓基地效果欠佳。目前一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在校內外建立了一些實訓基地,校內的實訓基地主要是購買的企業開發的審計實訓軟件,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教師們發現,審計實訓軟件上的案例資料內容不多,且審計職業的邏輯思維不夠嚴謹,很難滿足某一具體審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雖然一些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但是鑒于會計資料的保密性和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很難在審計工作崗位得到深入實踐的機會,以致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形同虛設,不能起到提高學生實踐效果的作用。

二、會計查賬實務與審計學的對比

會計查賬和審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查賬是審計的部分內容,是審計的一個重要手段,沒有查賬作為基礎,審計工作就無法進行。但是它們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1.教學內容側重點不同,會計查賬課程更突出實務操作。審計學的教學內容可以說理論與實踐并重,教材中的很大篇幅在介紹審計準則、標準、目標、計劃、程序、審計抽樣、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等理論知識,再是對于銷售、采購、存貨、籌資、投資等業務的具體審計工作。而查賬只是審計工作的一部分,它的重點在檢查相關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在教學內容上實踐性更強,在介紹了會計錯弊的含義及查賬的方法后,就是對會計憑證、賬簿、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固定資產業務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業務的審查。對比可以看出,會計查賬課程更加突出實踐教學,理論知識較審計學的理論知識而言簡單且容易理解。

2.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不同。審計學課程由于其較強的理論性,在教學方法上較為單一,一般采用的是“學生聽,教師講”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和多媒體教學,但是由于教師自己缺乏審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對于審計程序、審計工作底稿乃至審計報告的編寫掌握不夠,不利于教師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夠自信,學生更是聽得云里霧里。而會計查賬課程的內容僅僅是審計學課程中的一部分,當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實踐性強,教師容易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案例資料更容易收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更多更好的采用多媒體教學、微課、項目案例演示、分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教師講課形象生動,學生能理解相關知識點,提高了學生了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更好。

三、開設會計查賬實務課程的意義

1.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會計查賬課程相較于審計學課程而言,課程的理論性降低,實踐性提高,高職會計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動手實踐,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開設會計查賬課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會計查賬課程的實踐內容涵蓋了審計學課程的大部分實踐內容,例如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固定資產業務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業務的審查等,與其讓學生因為無法理解一門課程而失去對整門課程的興趣,還不如轉換一下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該知識點的精髓,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經濟管理系會計電算化專業從2012學年開始將審計學課程改為開設會計查賬實務課程,通過2學年教學效果的對比發現,學生對學習會計查賬實務課程更感興趣,學習主動性更強,學習氛圍、教學效果更好。

篇6

一、思想、理念認識不到位

   在為老人、職工提供服務時,還沒有徹底轉變思想,僅僅按照工作的基本要求去做,沒有把自己定位成服務員,去主動服務。

二、不能很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工作過程中,對重點問題、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不敏感,有時還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導致工作出現失誤。

三、管理不規范、落實不到位

在對伙房的監管過程中,還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自己缺乏專業的眼光。對領導要求和制度落實上只浮于表面,沒有跟上監督、檢查。

四、業務不全面,僅局限于自己負責區域

作為養老事業的工作人員,對其他科室的業務不了解,不能夠對外界做好宣傳和服務。

針對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從以下幾點整改,并保持長期查問題、抓落實。

一、樹立創新意識

決不能再延續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工作節奏,決不能再延續不實不細的工作方式,下一步在工作中打開創新的路子,拋棄“以前怎么樣”的思想,大膽創新。

在膳食工作中,學習借鑒好的管理方式,學習好的創新辦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嘗試新的工作模式,整改以前的懶惰心里,用新理念充盈頭腦,新方法活動手腳,作出新的動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二、抓落實、抓深入

工作中加強責任意識,貫徹落實領導要求和集團各項制度時,要有盯上靠上的勁頭、要有扎實深入的精神,切實將要求執行下去,將問題解決好,將認真貫徹始終。

除了落實好,還要深入好,在深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學習集團各項制度和餐飲操作規程,并在實際工作中,按要求抓好落實,對工作人員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可能導致出現問題的操作,要及時整改,并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問題早排查出來,杜絕問題擴大化,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抓重點、抓效率、抓深入。

三、提高風險意識、憂患意識

工作中有強烈的風險意識、憂患意識,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意識。

膳食中的安全操作、食品安全都是關系到職工、老人的人身安全,都是關系集團的整體利益。按要求,定期不定期檢查各項操作規程、食品的儲存,食品的采購入庫做好把關,要充分認識到不起眼的小事都容易釀成大問題,進一步提高工作的敏銳性,一刻也不放松。

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熱情,提升業務本領

篇7

1.1 專業型人才基礎上的復合性需求

由于民間審計日益注重非審計類服務的市場份額,因此要求民間審計人員除具備基本審計常識外,還要具備法律、企業管理、稅收服務、工程建筑以及戰略運營等相關方面的知識。而隨著內部審計日益受到企業的重視,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預算、決算、成本控制和管理決策都需要內審人員參與和監督,內審人員也必須熟練掌握相應的知識。蘇浙滬2011年審計人才需求調查的結果顯示,民間和內部審計人員需符合三個方面的要求,除具備審計、會計基本知識外,還應具備內控建立、成本控制、辦公及專業軟件應用等一般技能,此外,崗位還有一些特別要求。屬于崗位特別要求的能力素質按照順序依次為:“風險管理”占27.91%;“編制、完善審計制度”占27.82%;“組織管理”占23.97%;“財務預算、財務決算”占22.09%;“外部建交”占20.57%;“學習創新”占9.12%;“領導決策”占6.89%。

政府審計由于其審計范圍的廣泛性,對審計人員知識面的要求更廣。匯總統計2011年蘇浙滬3省市公務員招錄審計專業崗位如下:審計廳局需要審計職位112 人,政府部門內部審計機構需要審計崗位83 人,政府部門內部審計占國家審計職位需要量74.1%。除此之外,還有納稅檢查、資產監督、財務監督、經濟偵查、財務管理等類似審計職位;審計局招聘中需要專業按順序依次為審計學(55.61%)、工程類(22.96%)、計算機(8.16%)、公共管理(3.32%)、財務與會計(3.06%)、法學(2.55%)、管理科學與工程(2.04%)、國民經濟與貿易(1.28%)、工商管理(1.02%)。需要審計學專業的政府部門依次為審計局(18.41%)、地稅局(16.89%)、監獄勞教(8.05 %)、公安局(5.37%)、財政局(5.29%)、工商局(4.83%)、人社局(2.07%)、法院(1.38 %)、檢察院(1.38%)、紀委(1.38 %)。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科技的發展,現代審計功能在三大審計領域都有極大的拓展。審計人員除了需要懂得會計相關知識外,還應具備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能力和相應的管理知識。復合型審計人才有助于更準確地剖析和判斷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問題,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2 專業型人才基礎上的國際性需求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到海外上市,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關注和追捧,是近年來國際國內經濟舞臺持續上演的精彩好戲。但是,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雖然逐步與國外實現了趨同,但是仍有一些細小差異。資本的國際化必然需要披露跨國財務報告和國際合并會計報表,跨國公司的發展又使得跨國合并會計報表變得更加復雜,從而勢必導致要對這些國際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進行審查,再加上國際經濟、政治和法律環境的復雜性,審計不得不開展跨國審計業務,甚至追求全球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協調一致。此外,企業想要上市除滿足基本的條件外,還應熟悉國外的資本市場,這就需要為準備在境外上市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專業人員具備如下特征:熟悉國內外的金融和資本市場運作,具有相當豐富的投資銀行經驗,并具備有效的宣傳網絡和工具的綜合性專業投資銀行機構,作為進行企業發展戰略、收購兼并、資產重組、資金融通等領域的研究咨詢機構,并為企業提供相關專業的顧問服務。因此,對國際審計人才的需求成為當今審計發展的一個必然需要。

2 審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審計人才培養定位的局限性

市場需要復合性的審計人才,但是在目前高校的課程安排中,審計專業開設的課程還是以會計和審計專業課程為主,極少涉獵學科外的知識供給。例如,目前施工建設項目審計方面急需掌握審計和建筑工程兩方面知識的人才,但是限于資源和專業考慮,為審計專業學生開設施工建設項目課程的學校寥寥無幾。對于審計人才的需求不僅僅體現在國際審計人才(ACCA)、注冊會計師方面,對于內部審計師、國際內審師的需求也是旺盛的。從國內開設審計專業的高校來看,只有南京審計學院在審計人才培養層次上較為全面, 設置了包括審計學、ACCA、IAEP在內的專業體系,多數高校僅在會計學下設注冊會計師方向招收CPA方向學生。

篇8

一、熟悉教材,把握邏輯關系

《審計學》課程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課程內容必須非常熟悉教材,對于教材可先進行瀏覽閱讀一遍,對全書內容做一個大致了解,然后,對每個章節進行細讀,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不明白清楚的內容做好標識。在細讀各章節后,在回頭對作出標識的內容再進行學習,這對于掌握重點與難點有很大幫助。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紹與探討審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審計業務的實際操作過程;第十章介紹相關審計事項和審計報告;第十一章介紹其他鑒證業務和相關服務。審計學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就忙于做練習題,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將基本理論和方法與實際操作相關聯的章節對照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扎實地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掌握課程邏輯關系。

二、注重難點,理解重點內容

由于《審計學》是實踐性、邏輯性、綜合性較強的科學,是以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學、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多個學科知識為基礎。因此,學習時要注重對重點和難點的把握,審計的重點是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獨立性、審計抽樣、審計報告、實務循環方面,如在審計概論章節中要重點掌握三種審計的關系和特點;在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章節中要重點掌握獨立性的含義及其具體運用;在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與法律責任章節中要重點掌握鑒證業務的含義、要素和分類,以及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主要有違約、過失與舞弊,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在審計目標與計劃審計工作章節中要重點掌握審計重要性,由于內容較抽象,應多聯系實際思考問題,把問題具體化就容易理解了!在審計證據與審計工作底稿章節中要重點應掌握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與適當性,要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以及獲得審計證據的程序;在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與應對章節中內部控制是重點,要著重掌握內部控制的含義、目標、五個要素及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在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章節中重點是檢查主營業務收入確認的條件與方法、營業收入的實質性分析程序、銷售的截止測試。應收賬款審計重點掌握應收賬款的函證,包括函證的范圍和對象、函證的方式、函證時間的選擇、函證的控制、對函證結果的總價評價等;在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章節中要重點掌握采購付款和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應付賬款的審計,固定資產與累計折舊的審計;在生產與存貨循環審計中重點應掌握存貨監盤的含義、監盤計劃的制定、存貨監盤的程序、特殊情況下處理;在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章節中應重點把握銀行借款的審計、所有者權益的審計和長期股權投資的審計。特別要注意結合相關賬戶的會計處理和有關規定,分析業務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在貨幣資金審計章節中重點是庫存現金的監盤、銀行存款的函證、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取得與檢查;在審計報告章節中要重點把握各種意見審計報告的含義、出具條件和格式用語。每學習一章內容就針對該章內容多做練習,促進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并能及時發現問題。對于有些教材后沒有相關的習題,則可選用職稱考試相關的練習。對于重點內容老師一般要重復兩到三變,讓我們從視覺、聽覺上對這些重點爛熟于心,對于非重點內容做到不忽略、不遺漏。非重點內容我們基本上通過課前預習、課后看書都能讀懂。

三、牢記原理,學好課程關鍵

由于審計學課程與“會計知識”相關聯,所以同學應視自己原有會計知識學習的程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無視自身的特點盲目選擇不適宜的學習方法,比如基礎較差的和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決應知應會的問題,而應有所區別。另外,同學們在學習中不能做到事先預習,事后總結、發現問題,不能將老師講課的重點記錄下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學好呢?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東西,掌握審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如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紹與探討審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的知識必須搞清楚,你要不了解則后面動手進行的實務處理可能就很困難。對于這些概念一定要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對于相關理論不僅要掌握其內容,還有能夠靈活運用,所以學習的方法很重要。一要根據學習內容選擇學法,對理論性、知識性的學習內容,比如審計教材中的基礎理論體系,應當運用討論法、研究法;而對應用理論體系,應當運用觀察法和操作法;二要根據學習形式選擇學法,大學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四種:課堂學習活動、自學活動、創造性活動和相互討論、啟發的學習活動。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三要根據學習水平選擇學法,基礎較差的同學,在學習上首先要解決好應知應會的問題,著力培養基本職業技能;而基礎較好的同學,應在培養基本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管理技能與職業判斷技能,使自己的專業技能達到較高水平。這樣,不僅能學到知識,增強技能,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多做習題,運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況下《審計學》課后作業是少而精,重點突出,難度適度,知識覆蓋面廣,同時題型多樣化,同學們要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因此,我們要通過做題目來了加以掌握的,對于其中出現比較頻繁的概念和方法我都用紙記了下來,然后加強記憶。配合老師的講解,多看看重點的段落,破解重點案例,增強風險審計導向的意識,這樣學習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對于課后習題,我也是自己先做,做完后再去看答案解析,這樣便于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前,同學們都不愿意動腦子,聽課當然輕松,跟著老師走就行,講義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練習先看答案,甚至連筆都不用動。最頭疼的就是自己看書自己做題(消除雜念情況下),那可真是費腦細胞,可是,也只有這種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課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體內容核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后要多做題,最好的練習就是教材上的例題,基本上都把重點難點涵蓋了。很多同學在利用這個資源的時候就是”看”題,而不是”做”題,看一看答案,都會,一做題,都不會――翻看書了然,關了書茫然,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掌握。我的觀點是,對于書上的例題,案例、不管大小,難易,都按照考試的要求認真的寫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兩遍,這樣反復記憶,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議是最少做兩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會貫通;對那種看題式的練習方法,越少越好!

五、案例練習,加深知識理解

由于審計理論比較抽象,同學們不易理解;審計專業又脫離實際,對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經營業務、環境、審計實務中的具體環節卻知之甚少,所以大量的實驗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盡量保持與理論課內容同步進行,教材各章節的內容老師往往采用案例導入的形式,使同學們進入特定的審計情景。隨著章節內容的逐步展開,將揭示所導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分析(討論),引導同學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對審計學最新熱點問題也可納入其中,使學習內容常換常新,以便讓同學們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篇9

摘要:審計學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審計學課程“難教難學”的問題,民族院校尤為突出。本文以延邊大學為例,在對審計學特點進行總結和對民族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就如何提高民族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審計學 教學質量 模擬實驗 民族院校

審計學是會計學科體系的核心課程,它以會計學、財務管理知識以及相關的財經法規為基礎,集理論性、綜合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致使其教與學難度很大。民族院校由于學生漢語水平和師資水平等影響,所面臨的困難就更為突出。如何攻克審計學“四性合一”,突破審計學“難教難學”的困境?本文認為應根據審計學課程的特點和民族院校審計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審計學課程的特點

(一)理論抽象,邏輯思維嚴密

現代審計學理論源于西方,術語晦澀難懂,理論抽象。20世紀末,審計風險模型的出現,從理論上解決了注冊會計師以制度為基礎采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但同時也加深了審計理論的抽象性。如對“重要性”術語的理解,不僅需要很強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審計原理邏輯思維嚴密,它從審計目標出發,依次為審計計劃、審計證據、審計抽樣、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等,環環相扣,內容聯系緊密,缺一不可。與有些課程的內容獨立成章不同,審計學任何一章的舍棄,都會影響到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二)內容綜合性強,研究對象復雜

審計學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課程。因此,在學習審計學之前,一般要求先開設管理學、會計學、企業內部控制、財經法規等相關課程。審計學研究內容不僅包括財務報表審計,還包括經營審計和合規性審計;研究對象不僅包括財務信息,還包括非財務信息,內容廣泛,研究對象復雜。

(三) 專門的技術和方法

美國會計學會認為“審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1973,AAA)。在這個“系統化的過程”中如何才能完成審計工作、實現審計目標呢?這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專門的審計技術和手段。比如,如何根據審計目標制定審計計劃;如何設計恰當的審計程序去獲取充分而適當的審計證據;如何根據所獲取的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如何形成審計意見,出具適當形式的審計報告等。更加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客觀性和獨立性。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審計對象日趨復雜,審計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審計人員不僅需要熟悉財經領域的相關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和統計學基礎,以應對信息技術對手工審計的沖擊,滿足被審計對象規模化變動趨勢的需要。

(四)較強的實踐性

審計對象的實務性較強,審計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活動。審計活動就是通過實施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獲取審計證據,對審計對象發表審計意見。審計實務特征直接導致審計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學習審計學,學生應掌握如何開展審計業務,如何執行審計業務和撰寫審計報告等。這些具體的操作流程和實務,需要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經歷一遍,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而高校學生幾乎沒有任何會計或審計領域的實踐經驗,這無疑加大了教師授課難度,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困難。

二、民族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源復雜,學生漢語水平差異較大,影響學習效果

1.學生的語言差異影響。民族院校招生政策傾向于少數民族考生,招生計劃中有明確的民族要求,如延邊大學要求省內招生計劃總數中50%招收朝鮮族考生。由于長期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中小學期間大都接受民族語言授課,而大學中除民族語言專業外均選用漢語教學,對授課語言的轉換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且,相對于會計學科的其他專業課,審計學理論抽象、術語晦澀難懂,這對于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講,幾乎相當于讀“天書”,極大地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生源的地域差異影響。民族院校在招生上體現出區域差異化特征。延邊大學以東三省為主,面向全國招生,江浙、山東以及河南地區考生一般比省內學生錄取分數高。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外地學生一般比當地學生錄取分數高、認知能力強,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強。這些特點正是學習審計學課程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部分學生在畢業時已經通過了3-5門注冊會計師科目考試。

3.學生的思維習慣差異。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熏陶、不同地域環境的影響,各民族、各地區學生在性格、習慣、思維方式上呈現出明顯差異。這就需要在教學環節中加入感性材料、增加情感體驗環節,以增強學習效果。但由于受到教學學時的限制,往往難以顧及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生源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審計學課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方面,對于漢語水平高、認知能力強的學生存在“吃不夠”現象,嫌教師講得“過細”,教學進度太慢;另一方面,對于來自民族中學、漢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則存在“吃不消”現象,對審計學術語、原理等理論理解困難,產生了厭學情緒。

(二)師資結構不盡合理,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亟待提高

1.民族院校高水平審計學教師難引進。審計學理論性強,教師需要有專門的審計學理論研究經歷,以科研帶動教學。這就需要引進高學歷的審計學專業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但民族院校一般地處偏遠地區,教學條件和知名度與名校無法相比,加之審計學博士畢業生數量較少,又有一部分人員進入實務界,民族院校很難引進高水平審計學教師。

2.教師普遍缺乏審計實務經驗。大多數教師都是走出校園直接進入教學崗位,沒有會計或審計方面的經驗積累,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3.部分教師教育理念急需轉換。理論指導實踐,反過來,實踐的需求又推動理論發展。隨著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不斷深化,審計學理論和方法不斷演進,風險導向審計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一部分長期從事審計學教學的人員一時難以轉變“審計是對會計賬務進行查錯除弊”的認識,固步自封,難以適應實務界對審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課堂理論講授過多,教學方法急需改進

審計學課程的特點對審計學教學方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目前,由于部分學生的漢語語言理解能力較差,教師不得不反復講解相關理論。教學內容集中于審計程序,介紹審計人員應當實施哪些程序,收集哪些證據,很少有具體過程的模擬。心理學實驗表明,不同感官的記憶效果是不同的。只有讓學生實際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然而,審計學教學忽視了實踐環節的訓練,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學生通過背書、背習題來應付考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提高民族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建議與措施

民族院校包括民族學院(大學)和民族地區高等院校兩類學校。延邊州是朝鮮族聚居的地區,延邊大學是典型的民族地區高等院校,在民族院校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本文以延邊大學為例,探討提高審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建議與措施。

(一)實行差異化培養,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

1.構建多層次的培養目標。以專業培養目標為統領,結合審計學課程特點、學生的初步畢業去向、學習興趣和目標以及對已修課程的掌握情況等,實行差異化培養。對于漢語水平較差、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鼓勵其直接就業;對于基礎知識堅實,理解能力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加適當分量的課外知識,鼓勵其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或讀研繼續深造。我們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一些教學輔助材料和額外要求內容,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和網上答疑。對于這部分內容,旨在增強教學效果,學生可以自愿選擇做還是不做,不計入成績考核。特別強調一點,從2011級學生開始,我們將之前的大班教學改為按照漢語水平程度進行分班授課。

2.實行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在成績考核方式上,重視從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運用多種手段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成績由平時考核、實驗成績和期末筆試三部分構成(見圖1)。在日常考核中,特別強調模擬實驗的考核成績。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本課程的實務操作技能訓練,能夠根據不同的審計目標選用恰當的審計方法和審計路徑,獲取審計證據,并獨立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教師根據學生對實訓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和評價。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提高審計學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

1.盡快引進高層次審計學人才,提高教師理論修養,強調以科研促教學,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機制和獎勵措施。如將科研與教研捆綁一起,作為年終評優或職稱晉級等方面的考核指標。

2.盡快提高審計學教師的實踐能力,鼓勵教師利用課余和假期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等方式參加社會實踐,必要時可以直接引進有上市公司審計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充實教師隊伍。

3.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學習,包括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相關培訓,開拓視野,轉換思維模式,關注審計熱點問題,緊跟審計學領域前沿。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只有提高審計學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改革教學方法,構建“理論教學、模擬實驗、課程實習” 三結合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模式

綜合審計學課程的內容、特點和教學現狀,我們改革了單純的課堂理論講授教學法,重新構建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由三個教學模塊構成,即理論教學、模擬實驗和課程實習,每個教學模塊有相對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成績考核方式(如圖1所示)。

下面分別從各模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成績考核方式等方面予以介紹:

1.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理論教學側重于審計基本原理,奠定學生的理論基礎;模擬實驗以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為重點,側重于實踐性較強的業務循環審計。通過模擬實驗的仿真效果,強化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操作能力;課程實習側重于對審計過程的總體把握,也就是如何展開審計業務,最終形成審計意見。通過課程社會實習,學生接近審計實務,有利于培養職業判斷能力和審計綜合素養。

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實務性較強的業務循環審計環節采用模擬實驗教學。通過對手工審計模擬和計算機審計模擬的優劣進行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將二者結合運用效果更好。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的核心是將課堂講授、模擬實驗與社會實習有效結合。

3.學時分配和成績考核。審計學課程課內教學64學時,其中理論講授48學時,模擬實驗16學時;課程實習2周,安排在課程結束之后的假期進行。在成績考核方式上,注重對各教學模塊分別考核,具體如圖1所示。

審計學課程“理論教學、模擬實驗、課程實習”三結合的教學模式實驗效果良好,學生平均成績顯著提高,不及格率大幅下降。模擬實驗的仿真效果和社會實踐的“實戰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解決了審計學課程“難教、難懂、難學”的問題。X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內容方式管理

后續教育,又叫“繼續教育”,是對專業技術人員不斷進行知識、技能的更新和補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創造、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職業道德水平,完善其知識結構的教育。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五條指出:“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后續教育制度”。這無疑將促進內審人員素質和內審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科學安排后續教育的內容

內審人員后續教育的內容,是內審人員進行學習的客體,是其豐富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的主要信息來源和實現學習目標的基本保證,其安排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壞。在確定內審人員后續教育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內審人員的職業特性,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明確內審人員需要學習什么。其次要考慮內容的實用性,保證學有所用,學能以用。第三要考慮不同內審人員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工作經驗、所在行業或單位的特點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閱歷、不同行業的內審人員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后續教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后續教育產生廣泛的認同感和強烈的號召力,才能保證后續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從總體上來講,目前的后續教育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知識的教育。目前在國際內部審計工作各個環節,已經普遍運用了計算機審計手段,并將一些審計軟件、計算機測試技術運用到審計實務中。但在我國仍有很多內審人員不熟悉計算機的應用,能利用審計軟件開展審計工作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應加強對內審人員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般知識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掌握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和借助計算機審計軟件來開展內審工作。通過培訓,造就一批能運用計算機審計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使內審工作跟上時代步伐,以提高內審工作效率和質量。

2.審計新知識、新技能的教育。隨著改革開放和內審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對內審的要求越來越高。內審的作用從局限于監督與評價逐步向風險管理和促進單位發展轉移,審計范圍不斷擴大,審計方法不斷創新。內審人員只有不斷更新審計理論和實務知識,掌握先進的審計方法,并及時運用于內審實踐,才能適應時展和內審要求的需要。

3.相關政策法規的教育。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越發展,法制就越健全;而審計工作本身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非常強的業務工作。如果內審人員不能及時掌握相關政策法規的變化,不僅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質量,而且還會增加審計風險,影響內審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內審作用的發揮。因此,內審人員必須及時掌握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化,切實保證依法開展審計工作。內審人員應熟悉掌握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審計法規、會計法規、稅收法規、財政金融法規等。

4.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國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七條指出:“內部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嚴格遵守內部審計職業規范,忠于職守,做到獨立、客觀、公正、保密。”中國內審協會也頒布了《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但在內審實際工作中,內審人員不依法認真履行職責,不堅持原則,隨意泄漏所知悉的資料,甚至、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嚴重地影響著內審工作的質量。因此,在后續教育中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5.相關管理知識的教育。現代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側重于促進加強管理、提高效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求內審人員掌握現代管理的相關知識,也只有這樣,內審工作才能夠上臺階、上層次。內審人員應掌握的相關管理知識主要包括會計知識、戰略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知識、市場營銷知識等。

總之,后續教育的內容應突出兩個字:“新”和“實”,必須內容新穎和實用,內審人員應做到自己缺什么就去學什么,學了什么就要能夠在工作中用什么,充分保證后續教育的有效性。

二、靈活選擇后續教育的方式

后續教育方式的選擇是否靈活、合理,直接關系到后續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也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選擇教育方式,既要考慮其對內審工作本身的沖擊,單位經費的保障程度,還要考慮內審人員的素質高低,單位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等因素,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筆者認為,為保證后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除采用傳統的集中統一培訓上課這種模式外,還可采用以下方式:

1.由內審協會或審計學會牽頭舉辦研討會,針對改革中的審計理論和實務問題,組織同行業和同學科中理論基礎好、學術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的內審骨干力量進行深入探討,并將成熟的討論結果采用合適的途徑傳播。

2.組織內審人員到內審工作有特色的地區或單位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也可出國考察,以不斷借鑒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3.請有關專家學者到本行業或本地區舉行報告會或專題講座,介紹審計理論、審計實務或審計法規的最新動態和發展前景。

4.充分發揮網絡快速傳遞信息的優勢,努力辦好內審網站。

5.辦好內審刊物,鼓勵內審人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術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湟中县| 昂仁县| 阜康市| 阳西县| 阜宁县| 沁阳市| 高淳县| 新泰市| 马关县| 大足县| 繁昌县| 白玉县| 汤阴县| 酉阳| 临高县| 砀山县| 惠东县| 葫芦岛市| 田阳县| 南靖县| 普兰县| 郎溪县| 兴山县| 宁波市| 油尖旺区| 英吉沙县| 沙洋县| 平武县| 名山县| 临沭县| 南陵县| 华安县| 中宁县| 和田市| 监利县| 蓬溪县| 常山县| 台中县| 泌阳县| 秦皇岛市|